泸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雅典戏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名著《阿卡奈人》中描述的公民大会的场景是:“那些主席官迟迟到来之后,挤成一团,争前排座位……城邦呀城邦,可我总是第一个到来,独自个儿,叹叹气,放放屁,打哈欠,伸懒腰,烦躁不发……”材料反映当时雅典( )

A.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公民整体素养较差

C.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D.公民行政随意无序

2、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巡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共当时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4、下图所示为米谷的漫画《眼睛一眨,母鸡变鸭》,黑布上虽写着民主,可不知道主席台上的人手在布下捣鼓什么。它所反映的内容(     

        《眼睛一眨,母鸡变鸭》1946年

A.延缓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B.粉饰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

C.揭露了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的面目

D.表达了人们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5、下表为战国时期六国人才流动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     

战国时期六国

齐国

韩国

魏国

楚国

赵国

秦国

人才总数

62

36

59

52

66

39

流动人才数

24

13

19

16

14

1

人才流动率

约 38.7%

约 36.1%

约 32.2%

约 30.8%

约 21.2%

约 2.6%

A.根源于频繁的兼并战争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D.适应了社会转型的时代需求

6、1947年12月 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指出“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这反映了(     

A.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C.人民解放军在战略上采取了主动

D.人民解放军军事理论的成熟

7、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魏源的《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徐继畬《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       

A.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B.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C.主张开展实业救国

D.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8、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A.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要

D.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

9、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

A.加重了农民负担

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

D.抑制了人口增长

10、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1、商鞅变法规定,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该规定(     

A.打击了封建的地主阶级

B.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C.革除了落后的社会风俗

D.废除了旧的土地制度

12、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天人感应

B.有教无类

C.严刑峻法

D.人性本恶

13、如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这些思想(     

思想家

思想

李贽

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听)耳,不足采也

顾炎武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A.揭开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

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这些现象反映了(     

A.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然丧失

B.统治者喜好影响社会文化

C.儒学借佛道理论迎来新生

D.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15、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关税暂行条例》,宣布关税自主;同年5月,设立财政部,明确规定了包括关税在内的一切税务要归该部管辖。这些措施(     

A.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C.扫除了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D.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

16、元朝时期,蒙古、色目人逐渐使用汉文字、汉姓、汉名,一部分人逐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这表明,元朝时期(     

A.蒙古族全面向汉族学习

B.民族交往融合加强

C.国家疆域面积不断拓展

D.汉族典章制度先进

17、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匈奴族和羯族自认为是夏朝的后裔,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羌族自认为是虞舜的后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说明(     

A.中华民族统一大势已开始出现

B.胡汉祖先本是相同

C.各族政权力图确立其正统地位

D.贸易加强边境交融

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A.保障民众政治权利

B.防止袁世凯专权

C.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D.建立民主共和国

19、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连续性的文明,五千年文明的连续发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     

A.一体性

B.多元性

C.传承性

D.发展性

20、外国使臣觐见中国皇帝是否行跪拜礼的“礼仪”之争由来已久。对此,奕䜣曾在1873年的奏折中向同治皇帝反复申明,“告以惟拜跪之礼,最关中国国体,首先议定,此外始可从容拟议”“反复辩诘,几于舌敝唇焦”,进而又解释说,“所谓鞠躬,即彼国府首立地而叩之礼”,况且国际惯例是三鞠躬,总理衙门要求五鞠躬。这可以佐证

A.清廷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奕䜣已经接受近代外交理念

C.列强按国际法平等对待中国

D.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起步

21、下表内容是西方媒体在义和团运动前后对中国的评价。这种变化说明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前

“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义和团运动后

“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22、1916年12月陈独秀言道:“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陈独秀意在(     )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3、阅读“1918-1926年工人罢工次数”图表,对图表中数据变化节点解读正确的有(     

①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推动罢工运动的展开

③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导致了革命的低潮

④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工人运动高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意在(       

A.发展教育事业

B.促进民族融合

C.加强专制统治

D.强化地方治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②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________”的部署

③利用________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1940.8.20-12.15)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企图以“________”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________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________”,打破了日军“囚笼”。

(3)皖南事变

①原因: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②过程: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

③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26、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________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________,他们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27、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______________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小说

(1)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_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_______小说,开创了_______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_______的《_______》和清朝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分别是_______小说和_______小说的杰作。

(3)清朝中期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______________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二)戏曲

(1)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_______、清朝_______等。

(2)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_______长期流行。

(3)清朝_______年间,以_______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_______,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28、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________。”

29、兴起

(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

(2)主要阵地: ______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______、鲁迅、钱玄同。

30、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31、____________开始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__________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______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强化了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3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外汇储备,位居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33、分封制与____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34、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中国秦朝和当代英国国家元首的地位和权力?

(2)与上述两国相比,19世纪末德国国家元首有何特点?

(3)指出造成上述三国国家元首地位和权力不同的主要原因?

36、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7、“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38、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

39、日本局部侵华的标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