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成书于元朝的《宋史》认为: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直到北宋,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一变化反映出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兴盛

C.儒学的复兴

D.理学的僵化

2、面对日本倭寇和东渐的西方势力,明、清政府严格限制私人海上贸易,并在沿岸设立哨所,加强防卫,依靠远离海洋来坚守疆土,抵御外敌。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这反映明清时期(     

A.政府毫无守疆意识

B.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有效抵制列强侵犯

D.朝廷海防意识不足

3、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说明当时(     

A.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化

B.国家强化人民公社的控制

C.农民获得产品分配自主权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4、下图是唐朝屏风绢画《弈棋图》和《仕女图》,图中西域女性的生活方式、服饰审美和绢画本身的绘画技艺都受到了中原地区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这一时期(     

A.弈棋是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趋向于追求显贵地位

D.对外政策开明开放

5、当今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建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辽史·百官志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蕃汉分治”的制度安排根源于(     

A.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契丹族与汉族风俗习惯不同

C.统治者有意排斥汉地封建制

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迥异

7、日本学者所著的《太平洋战争史》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中国还两度派军入缅作战。这说明(     

A.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B.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量的日军

C.日本侵略者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D.中国坚定支持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抗日斗争

8、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A.体现了域外风情与华夏文明的交汇

B.真实再现了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

C.呈现了开元盛世下对外关系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9、《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了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年)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如图为其中的一幅《渡海凯旋》,该画作(     

A.是研究清朝军事实力的第一手史料

B.突出彰显了清朝海军近代化的成效

C.佐证清朝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历史

D.折射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秦、隋尽管二世而亡,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建立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

B.开辟了南北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以思想统一促成政治统一

11、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中写道: “清朝大事,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六部事俱议政王口定。”据此可知清朝的大权把握在机构(     

A.议政王会议

B.军机处

C.内阁

D.丞相

12、先秦诸子在著述中多次提道:天道为圆,地道为方,法天象地。把这些思想应用于钱币制度,就是:外为圆肉(即钱体),所以像天;内为方孔(即钱的穿孔),所以像地。于一钱之中,法备天地,天覆地载,万宇一统。材料可用来说明(     

A.先秦冶炼技术日益成熟

B.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C.传统文化影响货币形制

D.货币形制走向规范化

13、东晋时期,朝廷中的要职大多都由中原南迁的高门士族如琅邪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等充任,其中也不乏南方士族,但为数甚少。这(     

A.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强化

B.直接导致了东晋政权的灭亡

C.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D.促成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14、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这场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15、下表大型纪录片《四十年四十个“第一”》部分剧集的内容。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     

悦宾饭馆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店

广州白天鹅宾馆

国内第一批中外合资酒店

山东棉花生产大户赵汝兰家

第一批被媒体报道的农村万元户

义乌小商品市场

中国第一批小商品市场

A.前赴后继追求民族解放

B.白手起家创建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顺应历史转折

D.乘势而上建成小康社会

16、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禹并没有遵循禅让制传统传位于益

B.启最终成为禹的继承者,开启“家天下”

C.益因为血缘关系失去继承王位资格

D.《战国策》成书更早,所以记载更可信

1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B.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对外开放,开辟丝路

18、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     

A.世袭制

B.“焚书坑儒”

C.中央集权制

D.严刑峻法

19、“西夏原是在唐朝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后自称白上国、大夏国,但人们习惯依辽人和金人等称呼为西夏。夏景宗开国,杂用汉臣‘主谋议’,党项人‘主兵马’。在后期八十一年间,正式实行科举制”。在这段表述中,我们寻踪觅迹可以研讨(     

①唐末藩镇割据问题                                     ②李元昊开国举措

③南北面官制度问题                                     ④夏辽金宋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唐朝前期,进士科选才多注重考生文章或诗赋的文辞是否俊美华丽;天宝年间,进士科中官吏的选拔则更加注重实际能力。这体现了(       

A.选官方式发生变化

B.科举制运行有失稳定

C.社会公平难以保证

D.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

21、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李贽则进一步提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纵出自圣人……,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这反映出明朝中后期(       

A.二位学者反对格物致知与儒家经典

B.儒学思想体系内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C.城市市民阶层兴起促进儒学普及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儒学体系崩溃

22、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后期龙门石窟中佛像穿上了宽大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北魏迁都的改革措施

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南北之间差距的消失

23、有学者写道:明初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16世纪中后期明政府开放海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关于上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明朝滥发元宝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B.新航路开辟使得白银开始进入中国

C.明代开放海禁的目的是限制白银外流

D.白银货币化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24、秦国商鞅变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

1—10级

公士

上造

簪袅

不更

大夫

官大夫

公大夫

公乘

五大夫

左庶长

11—20级

右庶长

左更

中更

右更

少上造

大上造

驷车庶长

大庶长

关内侯

彻候

“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       

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

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

D.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经过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联军从________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2)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________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3)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________”的决定。

(4)7月14日,________陷落。

(5)8月中旬,________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26、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______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______、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以荣宗敬、______兄弟的面粉厂和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______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7、抗击倭寇: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_________在抗倭斗争中,___________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后世所传颂

28、元朝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

29、依据提示,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对应的表格位置。(填字母)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太平天国运动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边疆危机 E.两次鸦片战争

30、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31、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32、近代葡萄牙人形成以________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将大量中国生丝、瓷器经印度果阿运往欧洲,除此之外也参与到中国和________之间的贸易中。这些贸易让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33、背景:从三国到五代,_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34、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________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文艺复兴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6、简答题

法治,代议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象征之一,请举出英、法、美确立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三个法律性文献及三国议会在三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37、什么叫“战国七雄”?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38、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9、文革时期周恩来和邓小平是怎样整顿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