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白城高考历史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南宋日用类书《事林广记》,将令人难读的《朱子家礼》,裹挟在民间日用的百科体系中,与世俗礼仪一起作为实用性的知识广泛普及,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朱子家礼》本身。由此可见,该著作(     

A.削弱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B.扩大了儒学社会基础

C.背离了政府的价值导向

D.使儒家礼仪得以普及

2、儒家礼乐文化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据此可知,儒家礼乐文化的精髓为(     

A.秩序、和谐

B.自由、民主

C.和平、发展

D.法治、富强

3、李鸿章曾说,与法国作战,“法始必负,继必胜,终必款”“为今之计,不如款以保和”,以致清朝政府的抗法一直战和不定,时战时和,埋下了中法战争仍走失败老路的伏笔。据此可知(       

A.清廷战略指导思想影响了战争的结局

B.战争全过程清军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C.中法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清政府传统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4、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察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明清时期,松江府出现了“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的现象,且松江又善纺织,时人描述松江为“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这一现象(     

A.促进经济重心转移

B.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助推市民阶层兴起

D.有利于江南城镇化的发展

6、伊本·西那的《医典》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医典》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遗产,也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等国医药学的成就,汇集了欧亚两洲许多民族的医学成果,被世界医学界奉为“医学经典”。这表明(     

A.阿拉伯的科学成果领先世界

B.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C.拜占庭是东西文化交流桥梁

D.世界医学理论体系趋于完备

7、1858年清政府与列强议定《天津条约》时,上到咸丰皇帝,下到地方官员,对于公使驻京的条款,都是既恐惧又害怕的。咸丰帝甚至企图通过答应关税全免、增开口岸等条件,来换取取消公使驻京条例。这说明(     

A.关税在晚清地位不重要

B.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C.中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8、17世纪前期,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写道:“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这段记载可用来说明(     

A.东西方的物品交流速度加快

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

C.我国可用食物种类更加丰富

D.中国与美洲开始了直接往来

9、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掘出土了数十座房址和数百座墓葬以及丰富的陶器、石器、骨器、炭化稻和迄今年代最早的家猪。这可以(     

A.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实证

B.断定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

C.说明水稻已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D.推断家畜饲养成为当时的主流

10、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11、关内侯是两汉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较高、规模较大并享有比较丰厚的经济权益。两汉关内侯逐步由贵族爵向官爵转化,由普遍享有食邑向一般不可拥有食邑转化,爵位由可以世袭向大多不可继承转化。这反映出两汉(     

A.官吏的来源日益平民化

B.统治阶层内部力量对比变化

C.中枢权力机构职能加强

D.地方政治势力受到严密制约

12、20世纪初,商界中有识之士的“合群”观念逐渐增强。1904年,清廷谕批《商会简明章程》规定凡属商务繁盛的省城或通商大埠均设立商务总会。随后上海、天津率先成立商会,国内掀起兴办商会热潮。这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B.社会各阶层已达成共识

C.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13、唐中后期,韩愈在《原性》中提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之人乃是性善,而中品之人则可善可恶,唯有下品之人乃是性恶。他认为“仁、义、礼、智、信”五者为人性的内涵,这是以人性的外在表现作为人性的本质。韩愈的上述思想(     

A.承袭孟子人性论学说

B.得到宋明理学认可

C.表明儒学彻底异变

D.侧重后天的道德教育

14、在12世纪的意大利,大教堂及其钟楼仍是城市的象征,而从13世纪后期开始,市政厅从建设伊始就占据了更中心的地位。大教堂的重建虽然也在进行中,但更多是一种辅助工程,是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这反映当时的意大利(     

A.宗教改革动摇基督教会地位

B.商贸中心转移改变贸易格局

C.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布局

D.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思想

15、下表为不同时期有关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年代

记述

赵襄子二十三年(前453年)

“魏有西河、上郡,以为戎界边”

赵武灵王时(前325—前299

年)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

雁门、代郡”

燕昭王时(前311—前279年)

燕将秦开驱逐东胡。燕“置上谷、渔阳、

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

秦遣蜀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设置

黔中郡

A.郡的设置是为巩固国防需要

B.楚是设置郡最晚的诸侯国

C.秦国助赵国与燕国设置郡

D.各诸侯普遍推行郡县制

16、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1984-1993年的10年中,发达国家与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2%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而且增长稳定,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较慢或缓慢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50%以上。据此可知(     

A.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B.发达国家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C.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全球化参与度正相关

D.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方

17、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曾谈道:“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毛泽东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惩治干部贪污腐败

B.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C.从严治吏以巩固新生政权

D.严刑峻法以提高治国水平

18、任弼时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言说:“俄国1913年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42.1%,而我们到现在还只有10%左右,有什么办法转入社会主义呢?”“所以全国胜利后,我们仍需要有两个到三个五年计划,才可以转入社会主义。”任弼时意在说明(     

A.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B.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是短暂的阶段

D.私有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19、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的决议案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     

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20、下图是古代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人首飞牛。它是王宫的守护神,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组合而成,代表当地最强大的物种,其姿态凛然,威武雄壮。该雕刻(       

A.反映了王权的神圣威严

B.受到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

C.带有古希腊艺术的特质

D.表明帝国君权神授的理念

21、罗马帝国早期统治者授予最高裁判官以颁发告示的权力,裁判官运用告示,事先将根据现实生活变化而拟就的办案原则公之于众,就职期间再以告示确定的原则指导审判实践,相沿成习。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A.基于统治需要而适时调整

B.赋予行政者以立法权和司法权

C.沦为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

D.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

22、下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一些政党或组织的主张。据表可知,当时(     

时间

政党/组织名称

主张

7月8日

中国共产党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7月10日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俾各阶层力量,能够迅速集中……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

7月17日

中国国民党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23、研究表明,两汉时期人口总数大体在5000万上下波动,其峰值约为5600万;经三国到西晋统一时期人口总数约2000万;到隋朝初年人口增长到3500万左右。从魏晋到隋初三百余年间人口的回升,主要得益于(     

A.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B.南方地区的持续开发

C.南北对峙局面结束

D.均田制度的全面推行

24、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展一系列革故鼎新活动,革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姐妓、鸦片、赌博等社会恶习。同时,采取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报苦创业等社会新风气,革故鼎新活动(     

A.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C.提供了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

D.树立了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6、“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启动

2、 ⑥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3、跨国公司建立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27、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重要史实

制度方面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28、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9、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30、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32、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3、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34、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八章走向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左右逢源的中国

三、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相对衰落的美国

——摘自【美】保罗·肯尼迪《打过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出身草根的詹姆斯·库克在1768年~1779年间三次奉命出海探索太平洋的经历中,在数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为西方所知的地带,由他命名的地方更是遍布太平洋各地。透过运用测经仪,他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大量地图,地图的精确度和规模皆为前人所不能及的。大部分经他绘制的岛屿和海岸线地图,都是首次出现于西方的地图集和航海图集内的。在历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现出集合航海技术、测量和绘图技术、逆境自强能力和危机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才华,为当时航海史上的一大突破。在2002年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英国百大伟人”选举中詹姆斯·库克名列第12位。

——摘编自百度百科《詹姆斯·库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詹姆斯·库克实现航海史大突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詹姆斯·库克在太平洋的航海探险活动。

37、15世纪到17世纪被誉为欧洲大航海时代,哥伦布等航海家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地区。下图标出的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的是

38、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39、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