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专用,2024年新题型)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所有这些恒星对于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B.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C.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成长和诞生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D.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适用于地球的我们所熟悉的量度单位一—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

2、下列各项中“信”字的意义和“信造化之尤物也”中的“信”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B.言不美,美言不信

C.低眉手续续弹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3、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遐想 细枝末节 五彩斑斓 冷嘲热讽

B. 深渊 自名得意 截然不同 高深莫测

C. 汹涌 撒手人寰 惊诧不已 微乎其微

D. 察看 明察暗访 刨根究底 困惑不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向士璧君玉,常州人。绍定五年进士。有战功,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

A.字,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考中进士才有当官晋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

A. 艰深 松弛 顿时   B. 艰涩 松弛 马上

C. 艰涩 松懈 马上   D. 艰深 松懈 顿时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扇子作为实用器物产生,却被逐渐赋予了深层次的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在重重“障扇”下出行,到读书人借“便面”遮面;从汉宫妇人托纨扇抒弃妇之情,到魏晋名士持麈尾扇谈经书之义……自古文人笔墨着重记叙的扇子,其实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然而在宋代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种种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受到了关注。

在南宋移民的笔下,林林总总可发现专卖扇牌的、专卖扇柄的、专卖折叠扇或团扇的各色商铺——这些悄然花样翻新的商品也许昭示着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

那么这些商店中的扇子是怎样一番模样、又反映了普通百姓的何等观念?展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持扇的人物形象屡屡出现,他们手中拿的大抵是竹扇纸扇一类。这样的材质称不上奢靡,似乎与时人连饮酒都要全套银器的性子不符,但贵在轻便、又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则往往施加装饰,在绢面扇子上以逸笔勾画花草虫鸟,成为所谓“画扇”。然而,市井中的宋人并不喜新厌旧。比起奢靡的王孙贵族,百姓们总是务实的。当扇子坏了,还有那些走街串巷、以修扇子为业的匠人,用如今的我们已不能得知的技艺,将破损变为缺陷之美。

不论装饰如何、工艺如何,宋人所使用的各式扇子在形制上大抵还是团扇,这也是自汉代班婕妤《团扇诗》起就萌发的传统。然而两宋的街头,一股源自异邦的新风已悄然暗度,带来时人眼中尚且陌生的折扇。根据《宋史》记载,早至端拱年间,二十余把折扇就作为礼物,被日本使臣进奉给宋太宗。之后,在北宋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相国寺里,也出现了进口自日本的高级折扇。扇面上一改本土“画扇”上的花鸟图案,绘以清远萧瑟的山水,意境独绝。

作为舶来品的折扇并未能在北宋民间流行开来。不过,在南宋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观。在《梦粱录》中,吴自牧记载了都城中的铺席,其中就有“周家折叠扇铺”一项。也许当时的匠人吸收了折扇的形式,仿制出了汉地的版本,并且成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以至于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同时,南宋人周密在其《癸辛杂识》中也提到了自己对“倭人之扇”的看法。不同于北宋前辈们的赞叹之情,他批评日本折扇“或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从“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到“作不肖之画于其上”,这样的转变,是不是又暗示了中国匠人贩卖的仿制品,精致程度已出于发源地之上呢?

小市民的扇面一挥一摇,不止驱散江南酷暑的清风,更让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褪去。持一把图案灵动的画扇,或带着异国风情的折扇能为寻常的路途增添几分清凉与情趣。扇子花样翻新,始终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更难得的,是有生长于斯的文人将这些风貌,用始于宋的视角与风情,一一记叙下来。

(摘编自李怡淙《掌中暗度故城风——宋人生活中的扇子》)

1】【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扇子产生后逐渐被赋予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到读书人,从汉宫妇人到魏晋名士,他们有关扇子的故事,其实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缺少联系。

B. 在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在宋代受到了普遍关注。

C. 在宋代,有卖扇子的各色商铺,其中的商品花样翻新。这说明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

D. 宋人的扇子多为纸扇竹扇,轻便又有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常用花草虫鱼装饰,成为所谓“画扇”,宋人的喜新厌旧可见一斑。

2】【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段从扇子的演化历史谈起,指出扇子从实用器物到被赋予了象征含义,从古代说到宋代,引出论述的话题。

B. 第4段将团扇与折扇进行对比论述,指出折扇在装饰工艺上更加精巧,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C. 第5段以南宋人在《梦粱录》和《癸辛杂识》中的记载为例,说明折扇在南宋的流行情况。

D. 文章论述层层递进,介绍了扇子的产生、发展,同时表明贯穿扇子发展变化的是人们对美的永恒追求。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也许是南宋匠人的模仿与借鉴,折扇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甚至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这说明折扇在民间开始流行。

B. “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这些评论,既是对日本折扇的批评,也是对中国匠人仿制品精致程度的肯定。

C. 从团扇到折扇,工艺上和装饰上越来越讲究,从学习借鉴到不断改进,说明创新在发展超越中的重要性。

D. 扇子花样翻新、图案灵动,在一挥一摇之间,驱散了江南的酷暑,从而也削减了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缛深意。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吐出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琵琶女一曲终了,人们久久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写出三峡冬春时节水之秀美。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作者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冷的缺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往日的栏杆,也增添了色彩。

(2)项脊轩中十五的夜晚,写月光将树影照在墙上,树影又随风摇曳,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受上赏与中赏的两种情况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痛惜北方沦陷区的宋朝百姓已经安于北方异族的统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舍人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自述其以国事为重,避让廉颇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负荆请罪时,对自己的行为自责,对蔺相如赞美备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用极富个性的语言,生动表现廉颇居功自傲、不满蔺相如官位比自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 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

C. 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D. 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E. 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卫青者,字仲卿,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建元二年春,青同母姊子夫得入宫幸上。元光五年,拜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公孙敖为骑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元朔五年,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击匈奴。得匈奴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而封青子伉等为侯。青以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而又非其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固谢之。明年春,大将军青复出定襄击匈奴,斩首虏万余人。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亡归大将军。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军吏皆曰“善”。元狩四年,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咸击匈奴单于。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既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馀里,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元封五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候。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择选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其为将如此。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B.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C.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D.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元,是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后指历朝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也泛指建国。

B.裨将,神有“副、偏、小”的意思。神将在古代是指副将,专任一方的将领。

C.待罪,旧时官吏常害怕因失职而获罪,所以用“待罪”作为自己供职的谦辞。

D.辎重,是古代军事中的用语,指跟随作战部队行动的、有帷盖的运输车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善于用兵。元光五年讨伐匈奴,只有卫青取得了胜利公孙敖、李广打了败仗,公孙贺也没有功劳。

B.卫青为人低调,不居功自傲。元朔五年,作为车骑将军从高阙出兵大败匈奴后坚决推辞皇帝的封赏。

C.元朔六年春天,苏建损失自己的全部军队后独自逃回卫青处,卫青没有听从周霸的劝说杀苏建以明威严。

D.卫青在元狩四年春天与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几十万步兵和转运物资的人跟随其后,攻打匈奴的单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广为虏所得,得脱归。

(2)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最近北京周边开发了一些短途游目的地,将远方的“风景”搬到附近,如江南特色小镇、少数民族风情园。请你写一段话,谈谈对“附近的远方”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