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Ⅲ,各容器中充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 充入容器中的物质的物质的量 |
Ⅰ | 1 mol CO和 1 mol H2O |
Ⅱ | 1 mol CO2和1 mol H2 |
Ⅲ | 2 mol CO和2 mol H2O |
A. 容器Ⅰ、Ⅱ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 容器Ⅰ、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C. 容器Ⅰ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Ⅱ中的少
D. 容器Ⅰ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Ⅱ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
2、用惰性电极电极500mlKCl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两极都得到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电解后将溶液混合均匀后呈中性,则此溶液中NO3-的物质的浓度为
A. 2mol·L-1 B. 1.2mol·L-1 C. 4mol·L-1 D. 1mol·L-1 .
3、有下列三种有机物,实现它们之间相互转化所选试剂(均足量)正确的是
| a转化为b | a转化为c | c转化为b |
A | NaOH | Na | CO2 |
B | Na2CO3 | NaOH | HCl |
C | NaHCO3 | NaOH | CO2 |
D | NaHCO3 | Na2CO3 | HCl |
A. A B. B C. C D. D
4、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键为942、N—N键为154、N—H键为391、H—O键为463。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2=ΔH1+ΔH3
B.断裂1molO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500kJ的能量
C.ΔH2>ΔH1
D.N2H4(g)+O2(g)=N2(g)+2H2O(l) ΔH=-534kJ·mol-1
5、已知大多数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如X是S,m=2,n=2,则这个式子就表示H2SO4。一般而言,该式中m大于等于2的是强酸,m为0的是弱酸,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A.H2SeO3 B.H3BO3 C.H3PO4 D.HClO4
6、相同质量的下列各烃,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最多的是( )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烯 D. 乙炔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塑料 B.油脂 C.纤维素 D.合成橡胶
8、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 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 溶液,然后滴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FeCl3溶液,若溶液颜色变为紫色,则可证明发生了水解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
9、下列有关“纸层析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用于分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似的离子或分子
B.由于需要观察颜色,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分离无色离子或分子
C.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用该方法分离Fe3+和Cu2+时,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
10、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用50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 0.2 mol•L-1 NaOH 溶液
B.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上端,量筒的 “0”刻度线在下端
C.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醋酸溶液的pH为2.46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2在Cl2中燃烧、H2与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都放出热量
B.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放出能量,H2O分解为H2和O2吸收能量
C.氙和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发生反应:Xe+2F2=XeF4,该反应过程中Xe和F2都有化学键断裂
D.在CaO+H2O===Ca(OH)2的过程中CaO和H2O的总能量高于Ca(OH)2的总能量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Al |
B |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 滴加KSCN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Fe(NO3)2样品已氧化变质 |
C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一定有Na+、无K+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一定无N |
A.A
B.B
C.C
D.D
13、下列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是
A. 氯水 B. 氯化钙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 次氯酸钠溶液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醛才能发生银镜反应
B. 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一定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C. 甲酸、乙酸、柠檬酸和石炭酸都属于羧酸
D. 酯的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程度,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程度大
15、已知某些饱和一元醛的常压时沸点(℃)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 甲醛 | 乙醛 | 己醛 | 辛醛 |
沸点/℃ | -21 | 21 | 130 | 163 |
饱和一元醛R常压时的沸点为153℃。则R为( )
A.丙醛
B.戊醛
C.庚醛
D.壬醛
16、一定条件下:
。在测定
的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A.温度、压强
B.温度、压强
C.温度、压强
D.温度、压强
17、25℃时,向10 mL0.10 mol/L的一元弱酸HA(Ka=1.0×10-3)中逐滴加入0.10 mol/L 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c(HA)+c(OH-)=c(Na+)+c(H+)
B.pH=7时,V1>10 mL
C.点时,c(Na+)=c(HA)+c(A-)+c(OH-)
D.V=10 mL时,c(HA)+c(A-)+c(Na+)=0.20 mol/L
1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B. 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VIII族
C. 金属元素的种类多于非金属元素 D. 第n周期第n主族的元素均为金属
1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A.C3H7OH B.C6H5CH2OH C.C6H5OH D.HOCH2CH2OH
20、小明发现景点的垃圾分类与垃圾所含物质有密切关系。下列垃圾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空的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
B.用过的酸奶玻璃瓶属于有害垃圾
C.废弃的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D.就餐时削下的水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21、下列关于甲醛和乙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甲醛和乙醛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甲醛和乙醛都易溶于水和乙醇
C.甲醛和乙醛都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D.等物质的量的甲醛和乙醛分别跟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等量的银
2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0.5molN3
T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6.5NA
B.0.1molFe与0.1molCl2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13.35gAlCl3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
D.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充分发生后分子总数为2NA
23、某溶液可能含Na+、Fe3+、Al3+、、
、
、Cl-中的几种离子,为了确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加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逸出,得到透明溶液;
②在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 Na+、Cl- B.溶液中一定含、可能含 Cl-
C.溶液中可能含、Fe3+ D.溶液中一定不含
、Al3+、Fe3+
24、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加有酚酞),阴极区变红
D. 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A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B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
依据上述现象判断或回答下列问题:
(1)NaCl属于________(“酸”、“碱”或“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Cl固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导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NaCl固体、NaCl溶液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微粒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1)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10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
(2)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
(3)质量数为24,质子数等于中子数的原子:___________。
(4)电子总数为18的+1价单核阳离子:___________。
27、有下列各组物质:
①乙烯和2-丁烯;
②CH4和;
③CH3CH2OH和CH3—O—CH3;
④和
;
⑤CH2=CH—CH=CH2和CH3C≡CCH3;
⑥和
;
⑦C和
C;
⑧O2与O3;
⑨与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中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每组中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
(3)每组中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
28、利用下列五种有机物回答问题:
① CH4 ② C4H9Cl ③ 聚丙烯酸钠 ④ ⑤
(1)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是____(序号,下同);
(2)没有固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是______;
(3)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
(4)②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则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9、某蓄电池的反应为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生成氧化产物_______g;充电时,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阳极附近溶液pH_______
(2)为防止远洋轮船的钢铁船体在海水中发生腐蚀,通常在船体上镶嵌Zn块,或与该蓄电池的_______填“正”或“负”
极相连。
(3)以该蓄电池作电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实验室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在表面形成氧化物保护膜
。“钝化”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但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
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4)精炼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逐渐减小,
、
增大,会影响进一步电解精炼铜。甲同学设计如图除杂方案:
已知:
沉淀物 | ||||
开始沉淀时的pH | ||||
完全沉淀时的pH |
加入的目的是_______,加入CuO调节
可除去的离子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
30、(1)已知:25℃时,H2SO3的电离常数Ka1=l×10-2.,Ka2=l×10-7,则该温度下Na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Kh=________,若向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I2,则溶液中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已知常温下Fe(OH)3和Mg(OH)2的Ksp分别为1.0×10-38、1.0×10-11,浓度均为0.1mol·L-1的FeCl3、MgCl2的混合溶液中。要使Fe3+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10-5)而Mg2+不沉淀,应该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调节pH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电子式是_____。
(2)2,5-二甲基-2,4-己二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
(3)分子式为C4H9Cl,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的结构简式是_____。
(4)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有机物:
①_______。
②______。
32、食品和药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1)牙膏中添加含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元素的化合物可以防治龋齿,儿童缺乏___________元素会引发佝偻病。
A.碘B.氟C.钙D.铜
(2)过敏是使用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在用药前使用者一定要进行___________。
(3)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疗感冒的药物,它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
A.解热镇痛药B.抗生素C.抗酸药
33、向溴水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可以看到溴水褪色。据此对溴水与乙醛发生的有机反应类型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Ⅰ.猜测:
(1)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2)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3)溴水与乙醛发生___反应。
Ⅱ.设计方案并论证:
为探究哪一种猜测正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检验褪色后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2:测定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和反应后Br-离子的物质的量。
(1)方案1是否可行?___?理由是___。
(2)假设测得反应前用于溴水制备的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加成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溴水与乙醛发生取代反应;
若测得反应后n(Br-)=___mol,则说明猜测(3)正确。
Ⅲ.实验验证:某同学在含0.005molBr2的10mL溶液中,加入足量乙醛溶液使其褪色;再加入过量AgNO3溶液,得到淡黄色沉淀1.88g(已知反应生成有机物与AgNO3不反应)。根据计算结果,推知溴水与乙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Ⅳ.拓展:
请你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乙醛和乙醇的还原性强弱(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 | ___ | ___ |
34、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min)。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mol/(L·min)
②v(B)=6mol/(L·min)
③v(C)=4.5mol/(L·min)
④v(D)=8mol/(L·min)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5、回收利用CO2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是减轻温室效应危害的重要途径。
(1)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备合成气(CO和H2),化学方程式为CO2(g)+CH4(g)=2CO(g)+2H2O(g)上述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2)工业上用CO2生产甲醇(CH3OH)燃料,可以将CO2变废为宝。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4molH2,一定条件下发-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2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CH3OH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若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A.v(H2)=0.01mol•L-1•s-1 B.v(CO2)=0.15mol•L-1•s-1
C.v(CH3OH)=0.3mol•L-1•min-1 D.v(H2O)=0.45mol•L-1•min-1
该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③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中CH3OH的体积分数约为21.4%
C.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H2、CH3OH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1
(3)甲醇(CH3OH)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甲醇、氧气和KOH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制造新型手机电池,甲醇在______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6、结合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分子中的N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属于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吡啶()在水中的溶解度远大于苯,可能原因是①吡啶和
均为极性分子相似相溶,而苯为非极性分子;②_______。
(4)①如图所示,该有机物中和
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
②比较、P、S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_______(从大到小排序)。
(5)钛的某配合物可用于催化环烯烃聚合,其结构如图所示:
该配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金属键 d.共价键 e.氢键
(6)氮化钛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结构中所含N、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