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德阳市九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疫情期间,身为院长的张定宇隐瞒了患有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照顾已感染新冠的妻子,坚守在抗疫一线,他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不可能发生冲突

②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③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④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时政材料”与“时政解读”对应不匹配的有(       

序号

时政材料

时政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法治有利于保障人们

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2023年暑假期间,针对黎塘镇运河桥附近的街道脏乱差情况,城管严格执法。

政府依法执政

针对南宁市停车收费高的问题,市政府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最后修改了收费标准。

人民行使了决定权

到政府办事,从“跑断腿”“磨破嘴”到一窗受理,从证明繁琐到最多跑一次。

缩小了政府的行政权,弱化管理职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据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一个个数字,彰显“双碳”工作的积极成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②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2022年11月30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江泽民同志离我们而去了,我们还要深刻铭记、认真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其他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年)》提出,到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我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①能够杜绝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②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需要

③有利于推进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④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创新积极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这说明(     

A.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D.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7、2023年9月 12 日,主题为“数字新时代 携手创未来”的第十五届“重庆·台湾周”两岸信息通信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这表明(     

①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两岸同胞能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③两岸对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完全认同

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①②

B.②④

C.②④

D.①④

8、2023年7月21日发布的国内科技成果有:嫦娥五号探测器、科学家首次克隆出杭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北斗系统、海斗一号、井钻采深海可燃冰、第一条高精度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量子计算原型机等等。发布的这些科技成果表明(     

①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卓有成效

②创新要敢于打破常规,一味追求独特

③我国正逐步努力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

④创新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3年9月30日,是我国第10个烈士纪念日。某校开展“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主题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相关党史。活动的开展(     

①说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增强了该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有四个小组进行展示。下列展示的内容符合主题的是(     

①文化组:贵州组建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专班,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程

②政治组:广西着力“四个机关”建设,保障少数民族高度自治权

③经济组:我国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生态组: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向内蒙古投入455亿元,保护了10.2亿亩草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领导干部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B.滥用职权的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

C.要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

12、2023年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强调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这是因为     

A.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B.老龄化程度加深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人口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D.高质量人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3、近段时间以来,“新鲜”成为海鲜市场的顶流,乌鲁木齐米东区的南美白对虾,麦盖提县的澳洲淡水龙虾,察布查尔县的罗氏沼虾……新疆多地采用“海鲜陆养”模式,在贫瘠荒凉的戈壁荒漠养殖出鲜活美味。这体现了(     

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生活更美好

②知识的创新为我们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④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政府运用协商和沟通机制,尊民意、听民愿等依法行政行使公权力。这说明法治要求(     

A.实行善治

B.实行良法之治

C.实行全民治理

D.实行管理

15、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这说明我国(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B.坚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创新强国前列

C.坚持把创新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坚持科技是第一动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6、近年来,我国以实打实的行动,持续推进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从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纳入刑法,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制定并执行,再到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列入失信“黑名单”、多次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这些措施体现了厉行法治的(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全民守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启示我们(     

①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②生态文明建设,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准则

③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观

D.党的基本路线

19、在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B.某中学生帮助居委会写宣传稿、出黑板报

C.网民对即将出台的公交车票价调整方案提出建议

D.李某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扰民问题

20、电视问政节目《问政山东》,节目上犀利提问,毫不留情;节目下,政府相关部们积极作为,积极解决问题,赢得了老百姓的叫好喜,“问政山东”节目的播出有利于(     )

①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加强国务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③广集民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④人民当家作主,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寒暑参加夏令营或者研学活动,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为了填满假期生活,也是为了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学以致用。

判断:

理由:

22、2017年8月20日晚,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播出第三集《依法行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随着十九大的到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口号深入人心,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有人认为,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尊法守法、严格执法,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将权力运用得好,造福于民。

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3、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科技实现了腾飞,“大国重器”惊艳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间、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对此,请分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厉行法治?

25、   材料: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哪些信息?

(2)请列举出四个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制度?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纵观历史,中国民族始终是一个有志气、有自信的民族,始终对自己的价值观充满自信,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要增强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2)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种自信来自于哪里?

(3)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成为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27、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央这么重视民族工作,这么重视脱贫工作,就是要更好维护民族地区团结稳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请你为更好地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

28、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潢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一直坚持什么理念?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是怎样践行这个理念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