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伟在书摊上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哈利·波特》,真是妙手偶得啊!
B.语文课前,林思同学将“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C.公司名气越来越大,两年来,络绎不绝地接待来公司考察的国内外同行近万人。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凫(fú)水 糜(mí)子 怒不可遏(è) 犬牙差(cī)互
B.亢(kàng)奋 龟(jūn)裂 连翘(qiáo)开花 君子好逑(qiú)
C.寒噤(jìu) 归省(shěng) 翩(piān)然起舞 讲信修睦(mù)
D.翌(cuì)日 褶(zhè)皱 戛(jiá)然而止 濠(háo)梁之上
3、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
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他”指代不明)
D.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中“折”字写出了前朝战争的残酷,“认”字表现出他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
B.《咏史·赤壁》前两句主要写了赤壁之战曹操旗帜被烧毁,吴国胜利。
C.《赤壁》中诗人认为赤壁之战周瑜取胜主要是东风的作用,诗人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咏史·赤壁》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赞美了周瑜的智慧。
D.两首诗均咏唱三国赤壁之战。杜牧的《赤壁》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胡曾的《咏史·赤壁》则婉转而深沉,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对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2】“何时眼前突元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背诵默写
(1)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的诗句是: , 。
(4)遥望明月,思念亲人,共同祝福,人们不禁会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 。”
(5)《赤壁》一诗中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 。
7、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对《昆虫记》中的昆虫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松毛虫能预测天气,它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B.黑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
C.萤火虫吃蜗牛时,将蜗牛先制成非常稀薄的肉粥,然后才开始食用。
D.蟹蛛是一种不会织网的蜘蛛,只是等着猎物跑近才去捉,它尤其喜欢捕食蜜蜂。
(2)阅读文段,在下列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
①文段中提到的“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_________,②这次转移的目的地是_________
8、阅读下面《藤野先生》的文段(有删改),完成问题。
①“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③“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④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⑤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下列对文章加点词语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中的“爱国青年”一词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的意味。
B.第②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偏”字,写出了因愚昧和麻木而做围观看客的中国人的可悲,表现出作者难以抑制的辛酸和愤懑的心情。
C.第④段“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与“不”连用,用反诘的语气来加强疑问,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D.第⑤段“正人君子”运用反语,讽刺为军阀政客张目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用看似荒谬的逻辑表达愤慨抨击之意。
B.选文中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C.选文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心不学医学的间接原因。
D.欢呼声让作者“听得刺耳”是因为激起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如何理解第⑤段划线句“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中的“似乎”二字?
9、作文
题目:冬日欢歌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