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翘首(qiǎo) 业已 诚皇诚恐
B.颁发(bān) 仲裁(zòng) 溃退 眼花撩乱
C.镌刻(juān) 由衷(zhōng) 浩瀚 摧枯拉朽
D.悄然(qiāo) 桅杆(wéi) 泄气 沓无音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荤菜(hūn) 镌刻(juān) 眺望(tiào) 崭露头角(zhǎn)
B. 一泻千里(xiè) 拈轻怕重(niān) 吮吸(shǔn) 刻尽职守(kè)
C. 俶尔(chù) 怡然(yí) 狼藉(jí) 毳衣(cuì)
D. 对峙(zhì) 岑寂(cén) 承载(zǎi) 雾淞(sōng)
3、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寂静的春天》中所描述的沉寂的世界是人类过度使用化学药剂,导致野生动物急剧减少造成的。
B.《寂静的春天》力求让读者明白:人类不断想控制自然的结果,却使生态破坏殆尽,也在不知不觉间累积毒物于自身,甚至遗祸子孙。
C.《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提到,首先用望远镜在宇宙中找到海王星的是美国天文学家布朗。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天文学家最初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是三角视差法。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姊妹(zǐ) 赋予(yú) 瞭望(liào) 行将就木(xínɡ)
B.漩涡(xuàn) 出轧(zhá) 绚丽(xuàn) 怒不可遏(è)
C.推搡(sǎnɡ) 消长(zhǎnɡ) 拾级(shè) 目眩神迷(xuàn)
D.颠簸(bǒ) 妩媚(wǔ) 矗立(chù) 霓裳羽衣(nínɡ)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书画展上展出了很多古诗名作,你都能背默出来吗?
①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④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⑥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⑦展厅里有一幅边疆沙漠图,只见黄河横贯其中,烽火台上一股浓烟直冲云天,如此的苍茫、劲拔,你会给这幅画作题上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根据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可以绘制两幅图,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经典常谈》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徒歌新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感表达到家就成,用不着说多余的话。重叠可以说是原始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协调,是后来有了文字才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
(1)材料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请结合材料,概括歌谣与最初的诗的不同之处。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那些染绿的鸟鸣
孙晋芳
①好山有好鸟。竹山,林木葱茏,蔚然深秀,该是鸟儿们的天堂,那鸟鸣也该如山林般茂盛吧。我兴致盎然,然而一直到山顶,似乎并无鸟鸣的痕迹。
②满心疑惑,怅怅下山。在观景台偶一抬头,一对老鹰从南飞来,很快掠过树林消失在了山那边。那君临天下般的威严令人心生敬畏,只是没有听到鹰叫。但竹山有鸟飞过,我这样安慰自己。
③夜幕下的竹山,无边的寂静。无星无月,天空幽深似海,远山连绵如兽。光照里,花枝摇曳,树影斑驳,竹林山壁笼着金辉,像一幅油画,几多朦胧,几多神秘。蓦地,一声鸣叫破空而来,驻足谛听,半晌又叫了一声,再半晌又一声……悠长而孤单。几分钟后,叫声短促, 由远而近,似在应答。竹山也有鸟叫,聊可慰藉。
④夜静更深,一只失眠的布谷鸟开始夜游,叫声由东而西,由西而东。这是我熟悉的“王八打够”,又最陌生,这种鸟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主,只闻其声,从未睹其真面目。今晚这只,可是旧时相识?一声声,不疾不徐,清亮真切,仿佛就盘旋在房前屋后。布谷鸟,又叫杜鹃、尸鸠、杜宇、郭公、子规等,传说是古蜀国君主杜宇冤化而成,有杜鹃啼血之说,是诗词歌赋里的常客,从遥远的《诗经》里一路唱到现在。这种鸟好像从来都不合群,那叫声总让人觉得孤独哀切忧伤。听到那叫声,一些句子便蹦了出来:“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⑤鸟儿当是人类最永恒的伴侣。儿时,掏鸟蛋、孵小鸟,将幼鸟放在被窝里。也曾用麻绳拴住麻雀腿拎着玩,直到麻雀逃走或死去;也曾吃过灶火里烧得焦黑的麻雀。丝毫没意识到那是毁灭,是杀生。鸟鸣里有着童年的味道。
⑥在城市,鸟声渐稀。各种声音在耳畔肆虐。偶尔的鸟鸣如将一粒石子投入大海,微弱得几不可闻。诸多污染,使鸟儿们生活得战战兢兢,一不小心某块透明的玻璃便断送了它们的歌喉。
⑦夜,除了寂静还是寂静。布谷鸟的叫声如一首小夜曲,带我入梦。
⑧被一片鸟声唤醒,犹疑梦中。揉揉眼凝神听,真真切切的一鸟啁啾、群鸟和鸣。唧唧啾啾,嘁嘁喳喳,喈喈嘎嘎……有的激情无限高声呐喊,有的心情愉快放喉歌唱,有的羞怯腼腆低吟浅唱,有的比赛似的对唱,有的像在窃窃私语地讨论着什么。或低沉短促,或高亢悠长,或舒缓柔曼,像一支大型交响乐。布谷鸟是乐队的主角,沉稳悠扬的歌声无处不在;那粗粝洪亮又单调的一定是被称为“吉祥鸟”的喜鹊了,可是曾好心送喜却被锁在金笼的那只吗?那水灵灵、脆生生、娇滴滴的该是画眉了,声音里透着青花细瓷的质感……还有那些不知是什么鸟的歌唱,无论哪个声部都清灵悦耳,好像在清泉里浸润过似的。
⑨好久没有这样静心地聆听过鸟鸣了,那些如水般清澈空灵的歌吟,一波一波地漫过来,多少疲惫得以抚慰,多少污浊得以荡涤,多少郁积因之清爽,多少困顿因之消解。聆听鸟鸣其实是聆听自然,聆听自然其实是聆听自己的心灵。恍惚间,如庄生梦蝶,物我相忘,不知今夕何夕。
⑩佳音盈耳,清风入怀,身体放松,心灵纯净。在城市蛰居久了的人,羡慕“瓦尔登湖”的宁静,却害怕失去拥有的东西,没有逃离文明生活的勇气。那么,来竹山吧,来看看那无处不在的绿,来听听鸟鸣,听听那些染绿的鸟鸣,给心灵放个假。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20年11期,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作者从大森林中听到了哪些“染绿的鸟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从全文来看,以“染绿的鸟鸣”为题有什么好处?
【3】请分析第⑤段插叙在文中的作用。
【4】请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请结合选文、链接材料及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美国第一任桂冠诗人沃伦)
9、你看过不少名著,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读后感(观后感),题目自拟。
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名著、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书(影视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2)分析书(影视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