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力子原是蒋介石的私人秘书,蒋派他担任陕西省省主席,目的是促成国民党与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B.日本侵略热河,南京没有做任何抵抗,张学良背黑锅,屈服下台,去欧洲考察一年,取得了一个大胜利戒了吸毒的恶习。

C.由于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蒋介石在第五围剿时采用封锁和防卫建筑的体系,红军又放弃了运动战术,红军在这次反围剿中失败了。之后被迫退却,于1934年10月举国迁移——长征。

D.刘子丹是陕北一个新的侠客,他憎恨富人(地主和高利贷者),多次组织农民起义,戮杀官员、稅吏和地主;之后他的部队在共产党的指导下在陕西迅速壮大,为陕甘宁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慈善并不是简单地捐款了事,而是投入爱心、细心和用心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过程。

B.他在工厂务工甚是老实,从不与人争,从不拈轻怕重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对扑面而来的发展态势漫不经心

D.林书豪,一个前不久还不为人知的板凳队员,一飞冲天,成为全美家喻户晓、华人为之着迷的球星。

3、“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男子拱手行礼时应该(     

A.双手胸前相合左手在外

B.双手胸前相合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双手握拳相对

4、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过零丁洋》(文天祥)

B.《满江红》(秋瑾)

C.《赤壁》(杜牧)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湖阴先生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②排闼(tà):推门闯入。闼:宫中小门。

【1】“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下面的句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野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八年级七班举行“敬畏生命”读书交流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蝉的肚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个头儿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地嘬上一口,退了出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不速之客们贪心越来越大:刚才还谨小慎微的它们突然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掘井者从井边驱逐掉。

在这群冲锋陷阵的强盗中,最大胆最坚决的就是A。我看见它们中有一些在咬蝉爪,还看见一些在扯蝉翼尖,趁势爬上蝉背,挠蝉的触角。其中一只胆大包天,就在我的眼前咬着蝉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

被这帮A如此这般地搅扰,巨蝉没了耐心,终于弃井而去。它在逃走时还向这帮劫匪撒了一泡尿。对于它们来说,蝉的这种高傲的蔑视无伤大雅!反正它的目的达到了。它成了这口井的主人了,但是,使井冒水的泵已不再转,井很快也就干涸了。井水虽少,但甘甜。一旦再有机会,它们还会用同样的法子再喝上几大口的。

(1)以上文段选自《昆虫记》,其作者是___国(国别)的昆虫学家___,文段中的A指的是___(昆虫名)。

(2)有同学说,《昆虫记》中敬畏生命的情怀,给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你对法布尔研究的了解及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方有一种昆虫,叫做螳螂。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如一个修女。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2)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这真让人难以置信。

(3)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果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母螳螂在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时候,也正是它产卵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从母螳螂的身体里,会排泻出一种非常有粘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毛虫排泻出来的丝液很相象。这种物质在排泻出来以后,将与空气互相混合在一起,于是就会变成泡沫。母螳螂就是在这种泡沫的海洋中产卵,繁衍后代的,每当它产下一层卵以后,它就会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于是,很快地,这层泡沫就变成固体了。

(4)螳螂卵的孵化,通常都是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进行的,而且,大约是在六月中旬,上午十点钟的时候。

(5)然而,有一点非常不幸!这些可怜的小幼虫竟然孵化到了一个布满了危险与恐怖的世界上来,也许它们自己还并不清楚明白这一点。曾经有过好多次,我在门外边的围墙内,或者是在树林中的那些幽静的地方,看到螳螂的卵在孵化,一个个小幼虫破壳而出。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很不幸,这种愿望总是会成为泡影。已经至少有二十次了,(实际上比这要多得多)我总是看到那种非常残暴的景象,总是亲眼目睹那令人恐惧的一幕。这些还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的小幼虫,在它们乳臭未干的时候,便惨遭杀戮,还没来得及体验一下生活,体会一下生命的宝责,就已经结束了年幼的生命,真是可怜啊!螳螂虽然产下了许多卵,但不足以抵御那些早已在巢穴门口埋伏多时,一旦幼虫出现,便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杀戮的强大的敌人。

(6)对于螳螂幼虫而言,它们的最具杀伤力的天故,要算是蚂蚁了。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有意无意地看到,一只只蚂蚁不厌其烦地光临到螳螂巢穴的旁边,非常耐心,而且信心十足地等待时机的成孰,以便立即采取先下手为强的行动。一旦有猎物探出头采,便立刻将其擒住,然后再扯掉幼中身上的外衣,将其毫不客气地切成碎片。在这场战斗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只能利用随意的乱摆来进行自我保护的小动物,和那些前来俘虏食品的非常凶猛、残忍的大队的强盗们展开激列的拼杀,小动物们尽管非常弱小,但是仍然坚持着、挣扎着,不放开对求生的渴望。但是,这种挣扎与那些凶恶之众相比,显得多么可怜呢!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走一小会儿的工夫,这场充满血腥的大屠杀便宣告终结了。残杀过后,剩余下来的,只不过是碰有幸能够逃脱敌人的恶爪的少数几个幸存者而已。

(7)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下面这条生物链。螳螂以蝗虫为食,蚂蚁又会吃掉螳螂,而蚂蚁又是鸡的食品。但是,等到了秋天的时候,鸡长大了,长肥了,我又会把鸡做成佳肴吃掉,这可真有趣!

(8)或许螳螂、蝗虫、蚂蚁,甚至是其它个头儿更小一些的动物,食用之后都可以增加人类的脑力。它们采用一种非常奇妙但又见不到的方法,提供给我们的大脑某种有益的物质。然后,作为我们人类思想之灯的油料。它们的精力慢慢地发达起来,然后贮蓄起来,并且一点一点地传送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进我们的血脉里,它们滋养着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是生存在它们的死亡之上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完结以后,在此基础上,各种物质又纷纷重新开始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哲学道理。

(节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说螳螂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3将选文第(6)段和下面的改写作一个比较,说说选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螳螂幼虫最具杀伤力的天敌是蚂蚁。蚂蚁会守候在螳螂巢穴的旁边,等螳螂幼虫出巢后,群起而攻;只有极少数螳螂幼虫能够逃脱蚂蚁的捕食。

4“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螳螂十分残忍,作者为什么还要保护它们的幼虫?作者又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死亡?请根据你对选文以及《昆虫记》一书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有时候充满温情,有时候又让人感受到彻骨冰寒;有时候快乐相伴,有时候又让人在暗夜独自伤神;有时候事事顺心,有时候又让人烦恼无限……其实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都会给我们的心里留有别样的滋味。

请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真实经历,抒发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50字,书写工整,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