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小说一般有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个要素,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C.《芦花荡》是我国现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

D.《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本单元我们还学了他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B. 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做出表率。

C.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 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浩瀚       奔弛       畸形       俯仰生姿

B.仲裁       蒙昧       颓唐       惨绝人寰

C.云宵       暴晒       田畴       正襟危坐

D.洗涤       遏制       狼籍       连绵不断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枝(qiú   那(shà   gǎn  舳舻相接(zhú

B.jìn   弱(xiān 圈(yūn 惟妙惟xiào

C. 空(lòu   强(juè 笔耕不chuò

D.首(qiáo 闻(fēi   临(bīn 滋暗长(qián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桐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境内;②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途中,当时他已年满四十;③建德:今浙江建德一带;④维扬:今江苏扬州,诗中的“广陵”“海西头”也指扬州。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一句所呈现的情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2】从写景角度看,与“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写法相同的一句是(  

A.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秋育月下有怀》孟浩然)

B.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南归阻雪》孟浩然)

C.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轰弹。(《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孟浩然)

D.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万山潭作》孟浩然)

【3】结合全诗内容,简要概述诗人流下“两行泪”的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

(1) 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去三山去!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螳螂》这一语段,回答问题。

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

⑴上段文字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的《昆虫记》。

⑵上段文字描写细致,用词精妙,请给上面选文写一句点评的话。

⑶结合你阅读《昆虫记》的经历和感受,请从观察、探究和写作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阅读这本书后的收获或体会。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①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贾永 白瑞雪 孙彦新)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第一行足印——27日17时,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漫步。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②16时41分,身着中国“飞天”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头先脚后飘出母船——“神舟七号”,沿轨道舱壁开始活动。翟志刚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神舟七号’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飞控中心观看这历史性一幕。

③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组成的背景下,翟志刚抓住出舱扶手,缓缓地转了个身。他的头部贴着船体,身子在太空上下飘浮,好几次呈现出“倒立”姿态。接过同伴刘伯明递上来的一面国旗,翟志刚徐徐挥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第二次探出舱门时,翟志刚取下舱壁上的科学试验样品交回舱内。一根8米长的白色电脐带,把翟志刚和飞船相连。每一次移动之前,他把身上另外两条橙色安全系绳交替固定在舱外扶手上。用“太空漫移”来形容这次太空行走,似乎更为确切。同此前世界上已经完成的319次太空行走中的大多数一样,翟志刚的“行走”,正是通过双手在飞船扶手上移动和安全系绳的保护来实现的。

④舱外活动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舱门从开启到完全打开,花了6分钟。当翟志刚在舱外移动时,电脐带缠绕到了两腿之间,他不得不腾出一只手处理这个意外“麻烦”。

⑤17时00分35秒,翟志刚成功返回轨道舱,舱门关闭。此时,飞船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右臂戴着“飞天”标志的翟志刚飞过了9165公里,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⑥中国第一套舱外航天服的名字,取自敦煌壁画。而保存着这些古代壁画的西北大漠,正是“神七”43个小时前起飞的地方。

⑦“出舱,是‘神舟七号’最重要的使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对于中国将要开展的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⑧在刘伯明协助翟志刚出舱时,航天员景海鹏留在返回舱值守。

⑨13天后,翟志刚将迎来他的43岁生日。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

⑩“在太空中,我们是后来者,但我们有信心以自己的努力造福人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说。

(摘自“新华网”,有删改)

1请你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2第①段“从这一刻起”中的“这一刻”具体指哪一刻?第④段中的“麻烦”具体指什么?

3第⑨段中“就在翟志刚出生的前一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在太空中留下了人类的第一行足印”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请你说说这次出舱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5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再到现在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中国人在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历史。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话题作文。

桃红柳绿花儿笑,是春天的颜色;大树苍翠又葱绿,是夏天的颜色;金黄遍地瓜果香,是秋天的颜色;皑皑白雪披银装,是冬天的颜色。颜色是季节的服饰,是生命的体现。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生命,不同的人生。色彩,可以是一种生活元素,也可以是一种生活内容,还可以是一种生活追求……

请以“色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