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管(sù)   (dài)   (xī)   (gù)

B.归(jiù) (nuè)   (sǒng)   文绉(zhòu)

C.素(tuān)   (shǒu) (jīn)   (chàn)巍巍

D. (xī)   (zèng)   (cuō)   (pēi)

 

2、下列关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巴以双方在中东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大相径庭,和谈再次陷入了僵局。

B.得到余光中去世的消息,他慷慨激昂地朗诵诗歌——《乡愁》,以此悼念这位已故诗人。

C.他喜欢玩手机、打游戏,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他还是矢志不移

D.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是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本诗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5)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7)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表达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运用课文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指的是_____

(2)法布尔的《昆虫记》描绘了千奇百怪的各种动物,你最喜欢的一种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诗言志,歌咏言。”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三天联播,用流行音乐传唱经典诗词,为观众带来16首动人的经典之声。节目由撒贝宁担当主持人,康震、王黎光、曾宝仪、庾澄庆组成鉴赏团,共同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节目中,88岁钢琴家巫漪丽深情演奏《梁祝》、贵州山区孩子天籁之声演唱《苔》、谭维维演唱的《墨梅》都因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刷爆了朋友圈。《传承中国》《一路书香》等文化类节目,也引发关注,成为2018年文化节目的新模式。

《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会呈现6首左右由诗词改编的歌曲,每首作品由主持人撒贝宁先吟诗词原篇,再邀歌手现场演绎,接着分享创作过程和内容感触。这档节目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和诗以歌”,一首诗、一支曲、一个人,每个经典传唱人加入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就像用自身经历与感悟填上血肉,再加上经典的骨,经典更立体。

节目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鉴赏时刻”,由康震、王黎光、庾澄庆、曾宝仪四位“经典鉴赏人”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其中还会穿插邀请和作品本身关系匪浅的特别人物。整个过程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由古到今,节目带着我们进入广域时空去感悟诗乐之美,仰慕之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材料二:

相比《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同类型节目,《经典咏流传》在立意和形式上都有显著提高,这是古典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进步。

著名作家梁晓声表示:“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这对全国的电视台文化节目都是一个示范。让我们的孩子们既唱了歌,同时又熟悉了古典诗词,这个意义非常大,这样的节目才是适合走出去的节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感触颇深,“身为《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我发现现场观众全都沉浸在诗词音乐的强大感染中。他们随着歌手的欢乐而欢乐,随着歌声的惆怅而惆怅,也随着非常富有文化意蕴的歌词而心有触动。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也许承载的是辉煌,也许承载的是失落,但是跨越千百年之后到现在,无论辉煌还是失落,它们共同成为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骄傲。《经典咏流传》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不了、意不散、神不灭,它们所延绵的精神和风骨,和今天的我们紧密握手,浸润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材料三: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网友评论称“平凡而卓越才是生活的根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就和潮湿角落的青苔一样,那么不起眼,但是被显微镜放大以后,你会发现苔也会和一朵花一样,很美,也会如牡丹一样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光芒。非凡的牡丹毕竟只是少数,它们在变成牡丹之前,也一样追求着平凡与卓越,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在看完节目后在朋友圈分享感受,称“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最伟大。”

材料四: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的诗人光照千古,素质教育对青少年古诗词阅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英语霸权对母语教学的影响下,青少年中出现了功利性阅读的现象,对古诗词敬而远之。

【1】请你根据材料一,解释《经典咏流传》节目名称的含义。

【2】如何破解材料四中提出的问题,你从《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爆红中得到哪些启示?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在歧视和耻笑中,藤野先生给了周树人教诲和温暖;在贫苦和压迫中,朱德的母亲给了他勇气和温暖;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居里夫妇给了对方信念和温暖……万物有情:承天寺的月色和竹柏可以温暖苏轼,随行万里的故乡水可以温暖李白,钱塘湖的花草莺燕可以温暖白居易……相信你也曾经因人或物而感到温暖。

请以“温暖了我”为题写作。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2)不少于550个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