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要塞/阻塞 悄然/悄声 屏障/屏息敛声
B.绯红/绯闻 溃逃/反馈 仲裁/难分伯仲
C.翘首/翘盼 辍学/点缀 忌惮/殚精竭虑
D.琴弦/船舷 悔悟/教诲 踱步/度日如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别同学平时学习马虎而考试作弊,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学校将会加大教育的力度。
B. 一首《扬州慢》,她仅读了两遍就记住了,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 超市正在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 新的交通规则将在全国施行,而个别司机却不以为意,没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小明在做试题的时候,既想先做选择题,又想先做默写题,总是见异思迁,拿不定主意。
C.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手段开始在移动端短兵相接。
D.德国足球队和巴西足球队都是强队,但巴西队在脚法上略胜一筹。
4、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农谚(yàn)
B.脑畔(pàn) 佁然(yǐ)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载途(zǎi) 潺潺(chán) 幽悄(qiāo) 落英缤纷(bīn)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令。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②,日暮聊为《梁甫吟》③。
[注]①此诗是诗人客居四川第五个年头所写。②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③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乐府旧体写边塞战争,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B.甲诗三、四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C.乙诗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从时间上驰骋遐思,下句从空间上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D.甲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乙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融自然景观、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
【2】甲、乙两诗最后两句在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____________)《赤壁)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李贺《______________》)
(4)大漠孤烟直,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_____________________ ,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7)北山愚公长息曰:“________,__________曾不弱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7、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以及广大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经济 、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萧萧白杨
①白杨大约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于是,那些枝枝叶叶们仿佛都有了方向,一起喊着号子似的,挤着挨着,几乎垂直地把丫枝也伸向云朵。在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是逃兵,哪怕一点点的异心,它们都没有。看着白杨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向上,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生长出来的,枝叶蓊郁,八方伸展,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行坐端庄,乃至庄严,委实是穆穆君子风。
③《古诗十九首》中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还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空寥廓,朔风浩荡,秋色肃杀,衰草连天。白杨树破败潦倒,像个行脚僧一样,背影模糊在黄沙连天之间。
④我一直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直到自己亲眼看见白杨。在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排排白杨,我竟然也和当年的茅盾先生一样,是惊奇地叫了一声。
⑤白杨实在英挺,像风姿洒然的男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⑥风吹白杨,万叶翻动,铿然有声。白杨的叶子疏朗,叶子间隙里,风可以敞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重点。因为叶稀,所以叶子和叶子之间,不那么相互倾轧,彼此都能完整地承载阳光照拂。站在白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打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你会觉得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
⑦那一棵棵白杨,整整齐齐地立在路边,立在宅院前后,立在葡萄园旁边,那般忠诚。树与树之间,又是疏朗的,没有杂乱树枝彼此缠绕相扰。每一棵树,都那么独立。因为独立,彼此之间就有了空间,就可以让风穿过去,让阳光穿过去,让视线穿过去。还有那白色树干,光滑笔挺,有一种绅士式的洁净。站在白杨林里,你看见的是林子的辽阔,是天空的辽阔。
⑧南方的湖滩上、江堤下,也有杨树,那是意杨,引进的外来物种。意杨生长快,颇具经济价值,所以在南方广为种植。和白杨相比,意杨格调不够,不仅树干的颜色要混浊一些,枝丫伸展也无章法,一副嘻嘻哈哈张牙舞爪的模样,不懂规矩。
⑨只有白杨,像是从古代走来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和情绪。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分寸,都有来历,与攘攘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是又是有力量的。
⑩去交河故城时,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了一棵白杨。交河故城是唐朝的安西都护府遗址,在唐蕃战火中几失几守,最后在龟兹基本稳定下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长安望向安西,那是山长水阔,黄沙漫天。“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新的守边人来了,老的守边人回去,一拨拨人马轮换,用人之颠沛换国之长安。那时,他们的身姿一定如那萧萧白杨,在漫天风雪中伫立成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样子。那些远赴西北镇守边塞的文武官员,那些鞍马风尘夜夜望乡的中原士兵,那些迢迢行走、传递文书的驿使,一定在不遇故人的孤独中,用白杨的葱茏喂养着忠诚、思念和希望。
⑪又一个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绿意盎然。看着这开春的白杨蓬勃向上,我在想,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是否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西北、穿越古道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出白杨的气质?
⑫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
【1】作者说“如果有白杨,又何惧大地空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两个语句,任选一个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①站在白杨树下,仰视树顶,每一片叶子都像是纯银锤打出来的,在阳光下闪着结实的光芒,你会觉得整个人被打开了,从视野到心胸,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物我交融)
②又一个春天来临,交河故城的城墙下绿意盎然。看着这开春的白杨蓬勃向上,我在想,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白杨是否也在春风里萌发新叶?那些一拨拨来过西北、驻守西北、穿越古道的人们,是否于深深孤独中,慢慢就散发出白杨的气质?(虚实结合)
【3】选文第③⑩两段都引用了古诗文,有何用意?请任选一段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4】象征、对比、烘托、抑扬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本篇文章和我们学过的课文《白杨礼赞》都运用到了这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简析其运用效果。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挂在嘴上,刻在心里;激励他人,鞭策自己。它是“我最得意的一句话”。
请以为“我最得意的一句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⑤不得抄袭套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