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一项( )。
A.一怒而诸侯惧(《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 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对班长十分佩服,他们都认为她对工作十分尽职,也有能力胜任班长一职。(删去“几乎”)
B. 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网络付款方式的广泛运用,使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将“便捷”改为“便利”)
C. 这次复试成功,将决定她能否顺利考入这所大学。(在“成功”前加上“能否”)
D. 2017年2月,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出现。(删去“出现”)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匿名(nì) 要塞(sài) 弄巧成拙(zhuó)
B.憎恶(zēng) 狩猎(shòu) 教诲(huǐ) 含辛茹苦(rú)
C.取缔(dì) 恣睢(suī) 箴言(zhēn) 正襟危坐(jīn)
D.迸溅(bèng) 星宿(xiù) 羁绊(pàn) 深恶痛疾(wù)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B. 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C.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 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______”“溪”“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⑤__________,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⑥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二: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如果没有它的两个孪生天才‘朱、毛’,是无法想象的,许多中国人实际上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人。毛泽东是这一斗争的冷静的政治头脑,朱德是它的热烈的心,以行动赋予了它生命。”
【1】请你结合两个领导人的成长经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怎样的人。
【2】书中除了描述毛泽东、朱德之外,还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请再列举出4个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推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⑰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⑱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⑲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⑳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㉑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㉒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㉓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第⑯段“怎么办?偷呗。”这里的“偷”字具有怎样感情色彩?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偷书”?
【2】文中划线句“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我”以前的读书往事,表达“我”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怀念。
B.文章写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更多了,但是“我”读书反而受到了妈妈的限制,最后只能躲在被子里或者偷偷借月光看书。主要表现了“我”读书不被父母理解的痛苦。
C.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书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以及读书时所产生的亲切和欣喜之感。
D.文章第一段文字委婉含蓄,既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又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过往读书时光的由衷怀念
9、作文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刻骨铭心,或温暖美好。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你曾告别了什么?又将告别什么?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可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