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攀登高峰 金色秋天 获得甜果 健康长寿
解说: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 哪里是山?哪里是树?哪里是房屋?他终于分辨出来了。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学习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解说:其中“学习”属于名词;“简单”属于形容词;“事情”属于名词。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缄默(jiān) 狩猎(shòu) 斡旋(wō) 草长莺飞(yīng)
B.雾霭(ǎi) 两栖(qī) 怅惘(wǎng) 天衣无缝(fèng)
C.龟裂(guī) 孕育(yùn) 农谚(yàn) 目空一切(kōng)
D.腐蚀(shí) 悬殊(shū) 追溯(shù) 大彻大悟(wù)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小失聪的江梦南自学唇语,考上清华博士,上演了一出逆天改命的人生大戏。
B.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各地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都积极参与了报道。
C.神州十三号飞船从与空间站分离到返回舱降落东风着陆场,用时约9个小时左右。
D.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照搬照抄。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与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是写到了“菊”,说说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①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登临吴蜀横分地,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崔颢《黄鹤楼》)
④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⑤山下兰芽短浸溪, ,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⑥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⑦雾凇沆砀, ,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⑧两岸石壁, 。 ,四时俱备。(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用钳子和耙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
【2】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
8、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中国刺绣,针尖上的千年国粹
①小小的一根针,传承着历史,联结着古今。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闻名遐迩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刺绣和蚕丝不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是除了瓷器之外中华文明的又一张名片。
②我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举世闻名。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西周的染织刺绣已有专门的分工,文献记载了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等情况。
③战国是我国刺绣史上第一个极盛时期,刺绣的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是丝绸之路上对外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④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为发达,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技艺突飞猛进。汉代王充所著的《论衡》中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⑤到了唐朝,刺绣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针法基本均已出现。此时的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等,都是对刺绣的咏颂。
⑥宋代是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改良了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淡雅、素净。南宋时,针法已达十五六种之多。
⑦中国刺绣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包梗绣、贴布绣、绚带绣、鱼骨绣、挑花绣、钉线绣等很多种绣法。光是看到这些绣法,我们就知道一个刺绣图案的完成有多难了!
⑧中国的刺绣技艺精湛、鬼斧神工,不仅有针法之分,也有地域之别。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不仅有湘绣、苏绣、粤绣、蜀绣、京绣、秦绣、鲁绣、晋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少数民族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可谓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
⑨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来到杭州,琳琅满目的中国工艺品使他目眩神迷。中国刺绣也随商船漂洋过海,风靡了西方上流社会,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式奢侈品!至此,中国刺绣的传统手艺在全世界得以融合与发展。然而,中国刺绣这一心手合一的传世绝技,其高超技艺、时间厚度、文化深度、人情温度,都使之成为他国无法超越的经典。如今,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更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⑩中国刺绣凭借它独有的魅力,穿越沙漠、远渡重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选自《科学大众·小诺贝尔订阅》,有删改)
【1】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国刺绣”,它是超越瓷器和蚕丝的一张中华名片,写出了它的地位之高和价值之大,从而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从刺绣的历史与发展、刺绣的绣法、刺绣的种类、刺绣走向世界四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
C.说明文语言可以有生动的说明。“刺绣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还被呈现在各大秀场之中,成为时尚界的宠儿”,“宠儿”一词生动地说明了刺绣在时尚界的地位。
D.中国刺绣绣法繁多,有锁绣、彩绣、平绣、雕绣等,而且地域差别明显,我国各地都有刺绣的痕迹。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是中国刺绣的杰出代表。
【2】文章第②~⑥段可以交换顺序吗?请说明理由。
【3】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刺绣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加点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5】某地的“非物质文化”展厅里,精美的手工刺绣获得了游客纷纷点赞。小语作为讲解员,将为参观者介绍刺绣与世界的融合情况,请结合材料为他拟写介绍词。
9、题目:因为刚好遇见你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