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于汉阴”中“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与“阳”相对。“汉阴”是指汉水北岸。
B.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 “四书”。
C.法布尔的《昆虫记》行文活泼生动,轻松诙谐,常常用拟人手法描写昆虫,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万物的赞美。
D.古代有许多借代的称谓,如“簪缨”代指“达官显贵”,“烽火”代指“战争”,“弱冠”表示男子已经成年。
2、运用修辞不恰当,影响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
A.蟋蟀在窗下大声欢叫,我在灯前认真地复习功课。
B.崇高的友谊是人生乐章的一个音符,没有它,不成曲调。
C.酒还没喝到嘴里,人就先醉了。
D.没有阵痛,历史就不能向前迈步。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偏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是慰问边关守军。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感受,表达了思乡情怀,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南朝齐梁陶弘景写下了《答谢中书书》,南朝梁吴均写下了《与朱元思书》,北宋苏轼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
B.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其次还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C.《梦回繁华》这篇散文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D.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的律诗,如《野望》《黄鹤楼》《龟虽寿》《使至塞上》……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有人认为“飞月向南端”中“飞”用得极好,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按课文原句填写。(10分)
(1)烽火连三月, 。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海内存知己, 。
7、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
【1】以上片段选自纪实性报道《 》(最初在英国伦敦出版时的书名),标题的含义是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段中的“他”是周恩来,见面用英文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打招呼,也是他帮助斯诺制定了整个西行的行程,后来被斯诺认为是一个“狂热”分子。
B. “赤匪”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这些所谓的“赤匪”就是红军的主力军,他们顽强抵抗了“白匪”的沿路阻截,长征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
C. 在红军中,不论是“他”还是“红小鬼”,不论是领袖还是普通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D. 回到百家坪后,第二天“我”将继续开启“我”的西行之旅,下一站是保安。
8、阅读下面课内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白杨礼赞(节选)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几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一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千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选文中加粗词“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 )
A.高原的空旷
B.高原的辽阔
C.高原的平坦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3】文段中写高原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先是“雄壮”,接着又写“单调”,后来是“惊奇地叫了一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表达是否矛盾?
9、请以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1)材料:生活中不免有难忘的风景,有的是怡然自乐的“桃花源”,有的是静谧幽美的“小石潭”,有的则是人生某一处邂逅。
这段材料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以“难忘的风景”为题,自选角度写作文!
【提示与要求】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⑵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⑷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⑸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中不要少于600字。
(2)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我们每天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会感受不同的滋味,空格上可以填写:幸福、快乐、疑虑、痛苦……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感受,更写出你的别样风采!请以“ 来敲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