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是某校八年级(1)班小涛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制作的“中国现代史分期"示意图。与图中②对应的是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没有完全停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史论。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D.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南方谈话

4、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A.厦门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5、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6、2011年6月4日,在备受国人关注的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最终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的辉煌时刻。而在30多年前的日本,同样有一支光荣的队伍,书写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一页,在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那么,这支队伍是

A.中国女足

B.中国女排

C.中国女篮

D.中国女子跳水队

7、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上世纪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经过西部大开发,它的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地发展。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

8、“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下图漫画“大豆过江”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该历史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9、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最可爱的人”———邱少云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

10、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针对某次国际会议召开说道:“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中印会谈

D.“联大”会议

11、“1953年3月4日,《光明日报》上登载了全国工业劳动模范潘长有的感言:“中国人民可以选举自己满意的、敬爱的人作代表和人民政府的委员,来管理国家大事。这使我们工人特别高兴!”这反映了我国的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2、下面的历史年代尺展示了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其中①处和②处应该分别填

A. 原子弹爆炸杂交水稻 B. 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

C. 杂交水稻 青蒿素 D. 青蒿素 神舟一号

13、2018年1月,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它始建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2016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发出声音”开始于

A.1945年联合国成立大会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5、下图是“1953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示意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6、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7、20世纪的前2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跌宕起伏的时期,在这20年中,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的事件有(  )

①兴中会成立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五四运动

④红军长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2012年9月,我国海军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是

A.第一支海军部队建立 B.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C.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 D.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下水

19、吃饭时拍照片发个朋友圈,付款时二维码扫一扫。目前微信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成缺的一部分,这源于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生物技术的突破

20、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年,我国用 __________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

22、1987年,邓小平在中共 _______ 大上阐明了______________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__________ 为中心,坚持 ____________ ,坚持 _____________

2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4、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5、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7、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8、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9、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30、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32、列举建国后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些构成?)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

材料三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1)材料一中“战争”是对哪个国家发起的?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战争?参加这场战争的中国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2)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说出其中的两个代表的名称。

(3)材料中涉及的战争的胜利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