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平潭综合实验区八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歌德曾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社会只能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

④要解决内心的孤独就必须过集体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3、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下列自由和规则的关系中,表述正确的是(     

A.离开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社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限制自由

C.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规则和自由彼此对立、互相冲突

4、近年来,中国各地开展声势浩大的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活动,“一枝黄花”作为一种 外来生物物种,在中国没有天敌,生长速度极快,其所达之处寸草不生,已对中国的植物多样性 构成严重威胁,被列入《中国外来物种清单》。国家此举的做法是为了(     

A.杜绝生物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

B.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减少安全隐患,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D.构筑国家经济安全防线

5、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由此产生各种社会关系。下列选项依次对应的社会关系正确的是(     

①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

②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赏月庆祝中秋佳节

③工厂领导为未回乡过中秋节的工人准备了月饼

A.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B.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C.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D.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6、有这样一首诗: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     

①要主动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②要不断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

③应当更重视自身发展,尽力追求荣誉

④要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生活中,有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

①学会见风使舵和随机应变②放弃对人诚实以避免伤害他人

③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④巧妙运用诚信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①要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②年龄小,违法犯罪也不要紧

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④只要不违法,犯点小错无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人生在世,一切行为皆有底线,否则可能会误入歧途。我们行为的底线和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分别是(   

A.道德、违法

B.不违法、犯罪

C.法律、道德

D.违法、犯罪

10、如果把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由此可以看出(     

A.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D.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1、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如“禁止乘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严禁酒后驾车”“一米线”规则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因为(     

A.我国法律严谨细致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D.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始终要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坚持以法治为重心的发展思想

C.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D.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13、轻点鼠标年货就能到家;短视频掀起拜年新潮流;网络相连,年俗直播一“网”看遍天下;互联网平台上,剪纸、宫灯、年画、皮影等民风民俗也能传播到海外,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网络时代的春节同样散发出浓浓的“传统味”。这说明网络(     

①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③打破了地域界限,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④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4、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内容结构。

日常生活劳动

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生产劳动

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服务性劳动

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落实课程内容有利于(     

①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劳动习惯,切实提高劳动意识

②让学生投入到生产劳动过程中,更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③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技能服务社会,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转变劳动观念,涵养实干精神,建立健全国家劳动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的主要有利因素有(     

①父母的抚育             ②老师的教诲

③社会的关爱             ④个人的不良情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你所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这句话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说明了(     

①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②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③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人们的活动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7、阅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序号

事例

小王没有按时履行与他人的合同约定,途期没有交货。

小丽因骑电车没戴头盔被交警警告并罚款30元。

吴某某转发朋友圈照片并编发不实信息,网络评论严重影响朋友生活,被检察院以诽谤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吴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1】以上案例的违法行为类型,依次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①民事违法②行政违法③刑事违法

B.①刑事违法②民事违法③行政违法

C.①行政违法②刑事违法③民事违法

D.①民事违法②刑事违法③行政违法

【2】③中吴某某受到处罚的依据是(     

①行政违法性②严重社会危害性③刑事违法性④应受刑罚处罚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男生女生和谐相处,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生女生交往应该做到(     

①自尊自爱、内心坦荡②亲密相处、不畏谣言

③言谈得当、举止得体④朦胧情愫、顺其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对下列案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解读正确的是(       

序号

案例

法律责任

A

李某拾得钟某手机后又扔掉了,法院判决李某赔偿钟某4200元。

刑事责任

B

田某醉驾摩托车,被拘役3个月。

民事责任

C

张某恶意拨打110报警电话、辱骂接警员,被依法行政拘留。

行政责任

D

於某高空抛下垃圾袋致蒋女士面颊受伤被获刑8个月,罚金五千元。

行政责任

A.A

B.B

C.C

D.D

20、“我是南宁市市民,是某中学的学生,是社区的居民,是博物馆的游客,是超市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反映了( )

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每个人的身份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确定的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某校八年级三班的同学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课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是两个同学的发言,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判断分析。

男生: 国家安全很重要, 筑牢防线最可靠。

女生:维护安全靠国家,全民参与力量大。

22、有人说:“公民享有自由和权利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请谈谈对上面观点的理解。

 

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关系就是亲属关系”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亲社会行为属于社会行为中道德行为的范畴,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表现。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祖国各地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3亿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材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大代表有哪些职权?

(2)请写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3)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行使哪一方面的职权?除此之外,它的职权还有哪些?

25、2021年我国第四个“宪法宣传周”期间,为增强师生宪法意识,学校决定围绕“走进宪法"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1)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设立“宪法宣传周”是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6、有同学认为:权利就是权利,义务就是义务,二者互不相干。请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7、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2022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于3月17日在京启动。

某校为此准备开展“网聚正能量,奋发向未来”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怎样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昂扬?

(2)每一分油然而生的正能量,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请你从三个方面推出优秀作品“圈粉”网民,打动网民,掀起一股股网上正能量传播热潮。例:疫情来势汹汹,那群和病毒殊死搏斗的白衣天使们全力以赴。

(3)打开网络、手机,有千奇百怪的搞笑段子、博人眼球的出格表现、各具特色的短视频、充满诱惑的电游,等等。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你如何理性地参与网络生活?

(4)岁月的流淌中,也会铭记静水流深。无数平凡的人、普通的事,影响着身边的一草一木,书写着时代的一撇一捺。应如何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28、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广泛的社会生活。

请你列举你认为能体现社会生活内涵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