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应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邓稼先
4、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是基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开展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四五运动
6、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国有企业 B.农村 C.私有企业 D.城市
7、 “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的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的敌人而奋斗到底。”这是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
A. 邱少云
B. 杨靖宇
C. 佟麟阁
D. 董存瑞
8、一副对联往往具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利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与火箭争速度,三年赶英;和日月比高低,五年超美。
②四十改革绘江山,尽是春天故事;九域腾飞光日月,几多盛世文章。
③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④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A.④①③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9、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③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她的科研成果体现在
A. 奠定了太空行走的基础
B. 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C. 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D. 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2、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回眸历史,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____在____开幕。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
A.1919年7月23日北京
B.1921年7月1日上海
C.1921年7月23日上海
D.1920年7月21日北京
13、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A.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863计划纲要》第一批高科技领域不包括
A.生物技术
B.海洋高技术
C.信息技术
D.自动化技术
15、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D.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7、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增强
C.深圳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
D.中日建交—各民族共同繁荣
18、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件事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
A. “中日建交”
B. “中美建交”
C. “乒乓外交”
D. “美元外交”
19、“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这段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之一是
A. 第七舰队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B. 苏联支持朝鲜完成统一大业
C. 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 D. 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这次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兴办农村乡镇企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改革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2、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4、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5、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6、________ 年,我国政府编制了一五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29、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0、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31、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2、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改革先从①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②,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③的改革。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⑤理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⑥;中共十五大,把⑦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1982年颁布第四部《⑧》。此后,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1995年启动的“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住房;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5)依据示意图,综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1)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是什么? 司令员是什么?
(2)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34、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梦想,新中国社会主义的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其中成功与失败并存,总体来说是在曲折中发展。
材料一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年份 | 个体经济 | 私营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52 | 71.8% | 6.9% | 0.7% | 1.5% | 19.1% |
1956 | 7% | 0.1% | 7.3% | 53.4% | 32.2% |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经济建设成交显著,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1976年经历了二十年曲折探索,走了不少的弯路,经济发展缓慢。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改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1)材料一中我国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列举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所走“弯路”的各一个史实例证。
(3)据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