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决定派谁为司令

A. 彭德怀

B. 林彪

C. 周恩来

D. 刘伯承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进行抗美援朝

B. 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D.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

A.伟大的历史转折过程中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C.土地改革过程中 D.三大改造过程中

4、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要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他”指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5、新冠爆发后,我国政府做出了国民治疗新冠肺炎的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的决定,这表明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包括

①开国大典

②三大改造

③抗美援朝

④中共八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7、以下属于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有(       

A.建立中国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D.成立中华民国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重庆 C. 北平 D. 延安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

D.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10、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的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 抗美援朝结束 B. “一五”计划 C. 土地改革完成 D. “大跃进”时期

11、某同学同学搜集到如图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  )

A.合作抗日

B.抗美援朝

C.解放西藏

D.渡江作战

12、英国媒体说,全世界现有大约4300个经济特区,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国香港附近的那一个,后来被称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始于(       

A.1978年

B.1980年

C.1984年

D.1990年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4、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5、观察下面的史料,反应的信息是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胜利

B.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D.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16、下面两幅图反映我国

A.边境稳定 B.统一大业完成 C.成为超级大国 D.洗雪百年国耻

1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18、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民族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共同富裕

20、古代东西方交流,既有暴力冲撞,也有和平往来。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返回后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书《马可·波罗游记》。下列对该书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著作

B.丰富了当时人们的地理知识

C.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有重大影响

D.不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杰出人物)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____________为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3、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5、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26、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7、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_______________(会议)上制定的。

28、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9、________”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的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30、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32、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后来又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一直在积极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在哪一年成为WTO的一员?近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请问当前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中美关系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材料三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3)中国在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中,取得哪些成就?

(4)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