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 新疆 B. 宁夏 C. 西藏 D. 内蒙古

2、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确定为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3、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作用、意义等的认识。以下各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发现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中医药古典文献

B.青蒿素类药物将重症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 1/3

C.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D.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小刚在短剧《上甘岭战役》中扮演舍身堵机枪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罗盛教

D.黄继光

5、下图所示内容是国务院从1992年起颁布和实施的部分新政策。由此可见,我国政府致力于(  )

A. 扩大对外开放范围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构建经济法律体系 D. 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6、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中,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是( A )

A.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 开辟经济特区、“打破大锅饭”

D. 国企改革、土地私有

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实质是(     

A.思想解放运动

B.学术争鸣

C.工作经验总结

D.社会热点大讨论

8、“文革”中,遭到批斗的刘少奇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国家主席,要通过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但毫无结果,刘少奇最终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刘少奇案说明了

A.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B.以德治国的重要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D.当时没有法律依据

9、据统计,1865—1894年上海有2家造纸厂、11家火柴厂、97家缫丝厂,而贵州省直到1913年还没有一家近代企业,1920年仅有11万元的私人资本企业,内蒙古直到1913年仍是空白,青海大概也是如此。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区域发展不平衡

B.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受封建压迫严重

D.曲折发展

10、纪念碑是为纪念大事件而建立的石碑。下图两座纪念碑表达的共同意义是(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抗美援朝纪念碑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B.废除了封建剥削的生产关系

C.开启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1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C.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D.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3、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形式复杂。因此为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我国成功研制出

A. 原子弹和导弹 B. 核潜艇

C. 人造地球卫星 D. “神舟”载人飞船

14、某校初二年级的同学想要制作一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题的板报,请你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参考资料(     

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1972年中日建交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7、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海南岛属于

A.民族自治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特别行政区

18、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书法作品属于书圣王羲之的是( )

A.

B.

C.

D.

19、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团结 C. 各民族共同发展 D. 民族区域自治

20、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扬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有  

①邱少云

②李宗仁

③雷锋

④黄继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2、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3、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筹建和成立________,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25、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6、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7、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28、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29、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

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它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至少回答两点)

32、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3、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纪念日————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