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单位:亿公斤)。该县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 B.按劳分配制度的实行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
2、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国民党“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B.汪辜会谈
C.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D.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3、一首民歌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民国约法》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体现出中华民族空前的团结,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5、历史上它见证了“一五计划”的艰辛与辉煌,现实中它成为了长春的骄傲与象征,它是
A.第一机床厂 B.大型轧铁厂 C.飞机制造厂 D.第一汽车制造厂
6、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
7、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其中的“血路”是指率先
A.开始农村改革 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经济特区 D.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8、“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发表这一感言的科学家是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包括( )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采用公元纪年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1、当你看到“中共十九大”“中国梦”“新发展理念”等关键词, 你能联想到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人民日报》曾刊文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小明同学参加历史知识答题竞赛,其中有一道题这样问道: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的选项是(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和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4、20世纪5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是。
A. 导弹驱逐舰
B. 导弹
C. 国产歼5型战斗机
D. 核潜艇
15、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下列的相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A. “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B.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走向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C.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高层会谈(“胡连会”“习马会”),逐步促进两岸关系向好和平发展
D. 1999年,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三通”变为现实
16、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长征1号 B.东方红1号 C.嫦娥1号 D.天宫1号
17、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有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④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8、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图”据此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恢复正常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孙中山
B.洪秀全
C.梁启超
D.毛泽东
20、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
A.五四运动 B.金田起义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21、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2、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3、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24、载人航天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蒿素发明者___________杂交水稻发明者___________
25、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战略布局,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6、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7、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8、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
29、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0、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根据提示,请将下列事件补充完整。
(1)________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_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4)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1、简答题
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党都将决策的出发点立足于人民;每一个危急时刻,每一个转折关头,中国人民都将自己的力量凝聚于党……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业绩之所以震古烁今,正是因为这个伟大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常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不仅锻造了一个政党的自我修复能力,更成为它始终活跃在历史舞台的决定性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在哪一重大举措完成后?这一举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4)在遭遇“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4、
材料一:40年前的冬天,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双双手突破命运的禁锢。当时的生产队队长严俊昌联合同村农民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18枚红手印,最终成为惠及亿万农民的改革浪潮。
——摘自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材料一中小岗村的村民们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揭开了改革的序幕,在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新体制”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材料中的改革是由哪次会议开启的?本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战略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