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 合作化人民公社改革开放

B. 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C. 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 合作化多快好省三大改造

2、(2014年)印度前总统纳拉亚南说:“它是各国和平相处的基础,是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即使在60年后的今天,它对指导各国和平相处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材料中的“它”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①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禁运等政策

②1953年,朝鲜战争后,国际形势紧张

③中印面临西藏等历史边界问题

④捍卫国家主权,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没收政策

C.借用政策

D.购买政策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分别(     

A.1946年;1950年

B.1949年;1951年

C.1949年;1954年

D.1954年;1956年

5、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曾有13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了(   

A.这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B.这部宪法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中国是真正独立的国家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7、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推动海南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口市和东方市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儋州洋浦开发带来的推动作用

C.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8、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米的伟大飞跃。”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以及到强起来"的杰出人物分别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

C.邓小平、胡锦涛、江泽民

D.胡锦涛、江泽民、邓小平

9、口号往往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下列属于“大跃进”时期的口号是

A.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

B.敢想敢说又敢干,甘薯亩产五十万

C.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D.崇尚绿色新发展,开创美丽新时代

10、“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时至今日,深圳、浦东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这得益于

A.对外开放

B.自力更生

C.科教兴国

D.区域自治

11、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事实发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12、标语口号的内容往往和社会历史联系紧密。以下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贼偷一半,火烧精光 D.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13、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文革”十年

C.社会主义改造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4、《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走向合作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15、国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 没收

B. 赎买

C. 摧毁

D. 合作化

16、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好起来。”下列举措中不属于这一理念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8、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下列内容属于我国一五 划建设成就的有

①沈阳飞机制造厂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鞍山钢铁公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1955年初的两个月内全国新办的农业合作社有三十八万多个,其中相当部分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建立的;北京东来顺羊肉店在公私合营后,由于不适当的变动了原有的货源甚至是操作方法,使食品的质量下降,引发顾客不满。这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存在不足

B.资本家对公私合营普遍不满

C.农业改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D.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20、“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22、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4、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5、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6、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7、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28、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9、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回答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32、

《新华日报》记者以素描手法,记叙了举国狂欢的那一刻:“京沪路龙头房内外的机车汽笛齐鸣,以表示庆贺与传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停泊在长江江面上的轮船也一齐唱和起来,清脆的汽笛声持续达20分钟之久。”这位记者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

(1)这位记者记叙的大事是什么?

(2)这件大事的意义是什么?

(3)祖国大陆统一的标志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1953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同时采取了重大经济措施,使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2)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