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进行土地改革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实行“一五”计划

D. 实行赎买政策

2、1992年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这是以下哪次会议的决定:

A. 十二大

B. 十四大

C. 十六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五大发展理念

4、为纪念英雄逝世120周年, 电视纪录片《谭嗣同》在2018年央视即将开播,下列能体现谭嗣同等维新派观点的是( )

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后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

B.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

D.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6、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是被英国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

B.掌握了解决香港问题的主动

C.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得到了联合国授权收回香港

7、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8、其中冲破“个人崇拜”的历史事件是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9、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B.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C.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D.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作用

10、中国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 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   B. 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C. 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D. 中朝人民的英勇斗争

11、我国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

A.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B. 华国锋、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

C.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D. 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1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这些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3、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极端落后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说的这种状况随着(   )而得到改变。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进行 D.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14、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

A.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5、图象史料是了解历史的实证史料之一。下列对四幅图象史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图 1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图 2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图 3 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农业走上集体化道路

D. 图 4 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16、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哪一年交接入列(   )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4年

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 走共同富裕道路

18、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人民公社化

C. 大跃进   D. 土地改革

19、“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遗言中的“我”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2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刘少奇遭受迫害致死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采用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改革开放

2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________的率领下,奔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

 

23、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4、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25、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______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8、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9、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30、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综合探究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奋进中的中国人遭遇猝不及防的灾难大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力战“疫”,展现了中华儿女风雨共担的情怀。复课后,某校开展了“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与祖国同行,做时代骄子”的主题教育活动,以下是活动设置的几个栏目及相关历史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对应问题。

栏目一(英雄武汉——一桥飞架变通途)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9月正式开工修建,1957年10月15日通车。它的建成通车,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指的是?

 

栏目二(追忆英雄——最美逆行者)

材料二: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火让他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今天我们重忆历史,只为了纪念那群可爱的年轻人。

——百度网

 

2)材料二中那群可爱的年轻人是谁?

 

栏目三(民族脊梁——时代先锋)

3)请你根据以下图文信息,把与栏目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补充完整。

栏目四 (硬核科技——感动中国)

4)请你写出下表中颁奖词的人物。

栏目五(说句心里话——我的中国心)

材料三: 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度评价

5)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国能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的原因有哪些?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会议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谁?《共同纲领》的颁布实施有何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富起来”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

(3)材料三中的这位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