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是l: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2、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准确含义是( )

A.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C.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D. 把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下表中该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国营企业数量增加

C.政企分开的推行 D.职工生产热情高涨

4、“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水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等的设定,表明现代社会

A.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B.面临的挑战非常多

C.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

D.粮食问题日益尖锐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中国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多边外交活动的原则 D.日内瓦会议

6、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福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无偿没收 C. 赎买政策 D. 政企分开

7、“在新中国的曙光喷薄而出之际,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开启了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纪元。”下列能体现材料中“协商建国”史实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宝成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大国的兴衰》一书作者保罗·肯尼迪认为,整个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都不被 看作大国,只有在朝鲜战争之后,中国才真正被国际社会看作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0、某中学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政企分开”“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经济特区的改革

C.中国农村的改革

D.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2001年中国加入了:(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华沙条约组织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下面有关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1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祖国统一的角度看“少一人”应指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九龙

15、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逐梦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的胜利

16、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人物是

A.莫言

B.杨利伟

C.屠呦呦

D.袁隆平

17、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

18、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员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历史上,哪次会议也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使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大

D.中共十一大

19、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A.人民民主专政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九二共识”

20、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科技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3、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首任解放军总司令——

(2)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4)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中共领导人——

24、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5、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7、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28、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9、中共十六大将“________”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中共________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______(年月日)

(2)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______

(3)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______

(4)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事件是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哪次重要会议确定了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吗?

(2)现在每逢重大事件或节日,我国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请问在哪一时间升起了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年月日)

(3)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你知道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迎风飘扬始哪一年吗?

(4)1997年7月1日零时,五星红旗在英军驻港总部威尔士亲王军营前升起。早晨6时,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主力分陆路、海上和空中向香港开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香港有何重要意义?

 

3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全国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后,我国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谁?这一理论在哪一次会议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思想也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中共十四大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和平发展。

——习近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