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胜利完成了哪一方面的拨乱反正
A.经济体制上 B.政治体制上 C.指导思想上 D.经济建设上
2、1974年,各国专家纷纷预测,中国绝不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毫无疑问,后来这一预言被无情地粉碎了,在这其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是
①“东方魔稻”的发明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青蒿素的发明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某年国庆节,当我国新生产的第一批歼5型歼击机(如图)从天安门广场呼啸飞过时,毛泽东指着飞机对外国朋友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这最有可能是哪一年的国庆节
A.1950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66年
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按劳分配制度
B. 社会主义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A.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交通方式的变迁
6、1978年到2017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增长了105倍和100倍;2018年年底,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材料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民生得到政府重视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出行方式发生巨变
7、下列对周恩来所参加的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重庆谈判,争取国内和平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9、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宣布:“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侮辱的民族,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已经结束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B.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C.已经彻底消灭了剥削阶级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10、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原则是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自愿互利
11、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计划经济的道路
12、1953年下半年,重庆市广播电台、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新闻、宣传画、连环画、海报、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民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等内容。这是为了( )
A. 宣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 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
C. 庆祝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 D. 给文艺体育事业制造舆论氛图
13、2011年9月屠呦呦等人研究的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它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是指
A. 青霉素
B. 抗生素
C. 青蒿素
D. 茼蒿素
14、以下是小张同学收集的四幅图(图2~图5),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对外开放 B. 拨乱反正 C. 改革开放 D. 乡镇企业
15、“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16、以下哪一项不能说明《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
A. 规定新中国的国名 B. 规定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C. 规定新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D. 决定和平解放西藏
17、2011年6月4日,在备受国人关注的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女单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最终战胜卫冕冠军、意大利名将斯齐亚沃尼,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的辉煌时刻。而在30多年前的日本,同样有一支光荣的队伍,书写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一页,在世界三大球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那么,这支队伍是
A.中国女足
B.中国女排
C.中国女篮
D.中国女子跳水队
18、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开放的广西北海属于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 C.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
19、“它爆发之后,如同火山喷发一般,瞬间席卷了全国。造反、串联、武斗,几乎已经不存在‘左’与‘右’的斗争,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攀比‘谁更左’,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它是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造私营工商业
20、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下列的相关选项中,错误的是
A. “九二共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标志
B. 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走向和解的重要里程碑
C.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高层会谈(“胡连会”“习马会”),逐步促进两岸关系向好和平发展
D. 1999年,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三通”变为现实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
22、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23、“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4、1955年 _________ 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____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5、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6、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______。
28、三大改造的完成:
(1)概况:到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的转变。
(2)意义: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9、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
31、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1)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右图人物的什么成就,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其中抗美援朝精神有哪些内涵?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侵略朝鲜,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信息点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
——黄遵宪《台湾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望大陆》(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作)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清朝前期(1840年前),为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对台湾进行管辖?
(2)材料二中的“倭人”占据台湾的历史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于右任的“痛哭”“国有殇”反映了怎样的现状?
(3)结合材料指出,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