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B.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D.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2、“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材料中的“政策”“科技成果”和农民温饱问题最密切的是( )

A.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B.国有企业改革、神九飞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3、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1992年促使“光亮”出现的事件是

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开发浦东

4、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最可爱的人”———邱少云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杂交水稻之父”———钱学森

5、下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主要时代背景是(  )

A.经理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同仁堂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作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贺礼

6、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巴拿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非洲独立年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7、下表反映了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7%

0.1%

7.3%

53.4%

32.2%

 

 

A. 1949年

B. 1953年

C. 1952年

D. 1956年

8、如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出现1980年以后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B.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 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9、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他的笔记内容是关于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终于迎来“曙光”是指

A.黄花岗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1、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带头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A. 公私合营

B. 中外合资

C. 承包经营

D. 国企改革

12、2019年3月3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管理体制上要(     

A.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C.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电影《创业》的主人公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他( )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乐于奉献 C.鞠躬尽瘁 D.艰苦创业

14、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1996年,又列为计划第八个领域的是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海洋高技术

15、如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因为该法规定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B.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C.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6、2011年9月屠呦呦等人研究的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它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是指

A. 青霉素

B. 抗生素

C. 青蒿素

D. 茼蒿素

17、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意思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不互相冲突”。周恩来在右图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巴黎和会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8、“金沙水拍云崖暖”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云南境内的哪一重大军事活动

A.渡过金沙江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19、下列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以下是《香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率(1971—1991年)》变化表。导致表中中国内地“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 D.一五计划的实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了党的指导思想。

23、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4、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5、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消灭了______;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2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______

27、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1)为改变我国“贫油”的面貌,艰苦创业,被誉为“铁人”的石油人工人是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__

(3)为了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依然弃美回国研究核弹和导弹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

 

28、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

29、“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的核心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0、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一部争取人民主人翁地位,不断为人民谋福祉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你是如何理解“站起来”的?此后,西藏人民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历史机遇,西藏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2)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也在稳步推进。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产生新中国第一部代表人民利益的宪法,它的名称是什么?我国人民从此有了形式权力的最高机关,它是什么?

(3)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中国人民强起来之时,也就是人民的中国梦梦圆之时。请问,当前“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什么?

32、请归纳我国建国以来到70年代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33、

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1)上述材料中的公私合营出现在哪一行业?

(2)与此同时还有哪两个行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该变革颁布了什么文献?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到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其意义如何?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5)2020年是实现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由上述材料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