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流觞:将盛酒的杯子放在上游,任其循流而下,停在谁前面,谁就要端起酒杯,饮酒赋诗。
B.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 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D.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是一种割鼻子的刑罚。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奥运会最引人入胜的项目是用尾巴的拔河比赛。
B.他心有余悸的目睹了那场惨烈的车祸全过程。
C.园子里,花草过多的芬芳之气使人头晕目眩。
D.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刻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
3、对下面的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追剧的现象,在年轻观众中越来越普遍。只要在相关平台搜索剧集话题关键词,观众们就可以把新播剧集的“名场面”______。更有甚者,会选择观看“一分钟看全集”的视频剪辑,把整集情节_______。因为害怕在一部“注水剧”上浪费太多时间,所以选择通过图文信息和短视频_____“精华”,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速食”习惯。
A.一网打尽 打包带走 汲取
B.一网打尽 囫囵吞下 撷取
C.一览无余 打包带走 汲取
D.一览无余 囫囵吞下 撷取
5、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①,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⑤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记》)
【注释】①悴:困苦。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④病笃:病重。⑤通“纳”,放入。⑥俾:使。⑦宛然:依然如故。
【1】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所恶有甚于死者 妇人异甚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齐命使,各有所主。
C.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D. 故不为苟得也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 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 以汝尚幼 今以付子
C. 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D.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臣以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会术者病 文正方辞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5】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年少万兜鍪”。
【2】“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7、名著及语文实践活动。
(1)【试猜人名】《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写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凑齐的时候,排好坐次,皆大欢喜,举行盛大宴会。宋江大醉,叫取纸笔来,一时乘着酒兴,作《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正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A便圆睁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在宋江批评武松的时候,B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僧道袍)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寻找生活门路)罢。”
请写出A、B两处人物名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畅谈感悟】《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叙述情节】名著《西游记》中天庭也有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起因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文转换】阅读右图漫画,用两句话阐述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填空
(1) ,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
(2)遥怜小儿女, 。(杜甫《月夜》)
(3)《水调歌头 中秋》中表达作者对世事感叹,富有哲理的诗句 , , 。
(4)《陋室铭》中写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5)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歌: , 。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药品环境污染
①过去三十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正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②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和饮用水占了8%。
③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
④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⑤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⑥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鹰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以上。人们调查后发现,导致秃鹰死亡的原因是秃鹰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鹰数量有所回升。
⑦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外,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可以有效控制这一药品环境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语段语意连贯完整。
【3】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
10、阅读《人体的独特性》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碳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人体的独特性,下列内容中并未涉及的一项是( )
A.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长相
B.牙齿和呼吸
C.指纹和步态
D.耳朵的形状和心跳
【2】以下各项对于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B.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美国和荷兰的破案手段高超。
C.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D.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
【3】下列各项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引出下文。
B.第①②⑤自然段中的加点词“据估计”“大约”“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C.指纹的形成受基因的影响,也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的指纹应该是相同的。
D.文章结尾处的“唯一”与开头的“独一无二”相照应,本文的结构为“总——分——总”形式。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如人类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此次疫情防控中,从武汉市初发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但新型冠状病毒究竟通过何种动物媒介传染给人,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持续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节选自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
(材料二)
埃博拉虽说尚未在人类中引发无法逆转的决定性大爆发,但这一天似乎越来越近了。多年来它频频在非洲各处引起微爆发。科学家担心某次微爆发会酿成无法阻止的滔天巨浪。一种病毒能杀死九成感染者,疫苗和治疗手段都不存在,你可以想象会有什么后果。后果就是全球大爆发。埃博拉的行为不可预测。假如出现了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毒株,它会像流感一样在六周内席卷全世界,杀死无数人口。当然,它也可能永远悄然游走于边缘地带,每次只夺去少量的性命。
埃博拉病毒粒子只有七种蛋白质:七种不同的大分子排列成状如长辫的结构,组成埃博拉病毒粒子的长丝。我们大致了解其中的三种蛋白质,另外四种则完全未知:结构和功能都是谜团。无论这些埃博拉蛋白质是什么,它们似乎都能瞄准免疫系统进行特定攻击。这一点上它又有点像同样摧毁免疫系统的HIV,但和HIV的悄然袭击不同,埃博拉的攻击是爆炸性的。它在人体内肆虐的时候,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失灵,你会像是丧失了应对病毒袭击的能力。人体像是被围困的城市,城门大开,敌军拥入,在公共广场上安营扎寨,放火焚烧所有一切;就在埃博拉病毒进入血液系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几乎肯定难逃一死。你无法像击退感冒那样击退埃博拉,埃博拉十天内就能完成艾滋病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节选自[美]理查德·普雷斯顿著《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材料三)
2003年的SARS,死亡率是10%。为什么很多人病得严重?因为当一个新的病毒攻击人类,你对它没有抵抗力,只能靠我们的免疫力。而我们的免疫力不会很快有反应,因为我们所有的细胞对这个新的东西没有记忆,所以先跟它产生严重的斗争,这个斗争是天然免疫,就是我们所有的白细胞开始攻击,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把一些炸弹扔进去,炸得到处都是。于是肺里就产生了炎症。但是,如果是有过一次病毒性感染或者打过一次疫苗,我们就认识它了,下一次这个病毒再来到你身上,体内有记忆的细胞会一下子扔出来很多炸弹把它干掉。所以对于一个未知的病毒,就像一百年前流行性感冒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死掉五千万人,首先因为全世界对它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另外,也不知道怎么隔离。
所以为什么2003年SARS最后好了?因为我们采用了非常好的隔离态势把它控制住了。流感和感冒不同,流行性感冒有可能非常重,它是一个特殊的病毒,这个病毒有可能会引起极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比如肺炎,而重症肺炎是有可能会死人的。
……
今天大家面对的是一个在生物界中进化的非常成功的病毒,这个成功的病毒,我们叫它季节性流感,而且它每年都要变。流感病毒时刻存在,这意味着在座各位的生活从来没有那么静好,之所以这样,一定有人在维护,比如说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在边疆,比如说还有我们。(掌声)其实病毒一直存在,当你看海底或抬头看天空,病毒都会和你一起看,因此感染的风险也就一直存在。
(根据2020年1月18日张文宏教授CC-talk演讲整理。题目为《让流感不再肆虐,你必须知道的真相》,有删减)
【1】(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冠状病毒可能是图片________,埃博拉病毒可能是图片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中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__传播。
【2】三则材料体裁不同,阅读对象也有所差异。请仿照以下示例,结合材料中的具体语句,选择材料二或材料三说明其语言风格和传播效果。
示例:材料一选自政府部门印发的“健康教育手册”,主要面向的是想要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的普通大众。语言风格:平实简洁、科学严谨,比如“有可能导致”、“有待进一步研究”等,显示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传播效果:这段文字给出了具体消灭病毒的方式,有助于普通家庭及时预防,切实减少了读者的担忧焦虑。
材料二选自美国纪实文学畅销书,阅读对象主要是对埃博拉病毒有兴趣的科普爱好者……
材料三选自上海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的演讲,主要面向非医学专业的青年听众……
【3】《血疫:埃博拉的故事》一书中,作者这样写道:“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今社会,与疫情作战的已不再是个人,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
12、下面有两段文字,请选择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的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请你用上“伙伴”“困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文章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