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初二上学期三检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长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评价总少不了“没有责任感,不负责任”这样的话。作为“00后”的中学生,要想改变人们的看法,我们就要(     

①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做到“我承担,我无悔”②关爱集体,奉献社会

③彰显个性,不理会他人的看法④信守承诺,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电影《孤注一掷》通过对境外诈骗工厂、网络诈骗受害者、反诈警察等多视角的拍摄揭开境外网络诈骗的层层内幕。避免遭受网络诈骗,我们应该(     

A.提高防范意识,杜绝使用网络

B.学会严于律己,减少不良行为

C.谨慎使用网络,不点陌生链接

D.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与人交流

3、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赛场内外随处可见亚运志愿者“小青荷”忙碌的身影,如语言翻译、交通引导、应急救助、维持秩序……他们用真诚与汗水为亚运会增添光彩。这启示我们要(     

A.热心公益活动,积极服务社会

B.投身社会活动,收获更多荣誉

C.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得到认可

D.放弃自己学业,参与社会生活

4、如图漫画中“双减”的出台说明了(       

A.规则一旦制定,就是一成不变的

B.任何规则都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C.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修改

D.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5、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下俗语与社会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A.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业缘关系

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血缘关系

C.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缘关系

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业缘关系

6、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是(     

A.安全利益

B.文化利益

C.国家利益

D.国家安全

7、下列两则新闻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新闻一:广东湛江一住宅楼突发火灾,一名6岁男孩被困阳台,多名热心群众借助工具在货车顶上搭梯成功救下男孩。

新闻二:内蒙古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张善荣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地,他果断上前施救。

A.热爱劳动

B.关爱他人

C.爱岗敬业

D.艰苦奋斗

8、名言警句寓意深远,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迪。下表“名言警句”与“启示”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名言警句

启示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注重理论学习,涵养品德

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热爱工作,获取等量回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心系祖国,维护国家利益

夫喜群而恶独,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乐也

人与人之间需要友爱互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有关国家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面对困难和危险,人民利益要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

B.不需要珍惜个人生命,主动为国牺牲才可以名垂青史

C.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D.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0、山东交警巡查时,沿路不忘幽默地提醒骑行电动车却未戴头盔的市民:“前面有交警,查头盔呢。”结果,被提醒的市民都及时主动佩戴好了头盔。山东交警此举启示我们在劝导他人时要注意(     

①语言文明 ②态度谦和 ③及时停止 ④晓之以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对尊重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外在修养的内在表现 ②互相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③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④尊重他人体现个人的全部修养和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2、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时政播报环节,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案例:

2023年8月15日,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某胜等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系列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法院依法对该集团40余人分别判处十九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及主犯分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对各被告人并处罚金共计人民币500万余元,责令各被告人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陈某胜等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②罚金500万余元属于行政处罚

③法院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宣判

④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属于主刑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每一份职业,都有一份责任。教师教书育人、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由此推知(     

①公交司机无偿献血       ②医护人员救死扶伤

③交通警察严格执法       ④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新时期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②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到二○三五年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情境与其遵守的社会秩序内容相符合的有(     

①高铁站内,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交通秩序

②生产车间,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医院内,病人家属在公共通道保持安静——公共场所秩序

④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社会管理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从法律的角度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必需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走向犯罪的深渊

C.犯罪往往是从一般违法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7、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以下属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方式的有(     

①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②观察、拍摄国家军事重地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④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十一”假期期间,某校给八年级学生设计了假期作业清单。完成这些作业有助于同学们(     

作业清单

作业1为家人煮一餐饭

作业2到社区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作业3到红色场馆开展一次研学之旅

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掌握所有的劳动技能

③深入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④参与政治生活,提高管理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下图中老人和儿童的善举表明(       

   

①只有捐款才能体现爱心               ②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③关爱他人,要尽已所能               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这是(     

A.自律

B.他律

C.自觉

D.律己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赞美他人应该真心实意的,因此我们应该直截了当地指出别人的错误。

 

22、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既可以拥抱社会,也可以脱离社会。

判断:

理由:

23、现代礼仪和传统礼仪之间有条鸿沟,可谓泾渭分明。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学习了“合理利用网络”一框后,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公众之所以对“徐玉玉案”热切关注,不仅出于对这个花季少女不幸遭遇的痛惜、对网络诈骗之猖獗的愤慨,更出于一种期许。徐玉玉这个准大学生为何轻易被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看到诈骗分子十分熟悉和了解她的个人信息而放松了警惕。

(1)“徐玉玉案”的发生表明网络上存在哪些陷阱?

(2)“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网络空间文明秩序的建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做“四有好网民”,既是网络新文明的基石,也是网络空间新秩序的基石,更是网络强国的基石。为此,该校八年级(1)班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四有好网民”的行动倡议。

 

25、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怎样规范权力运行?

26、请看一位同学的作文,回答问题。

更加爱国,就是要有忧患意识;更加爱国,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更加爱国,就是要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体谅国家的难处,为国无私奉献,时刻听从祖国召唤,当祖国、人民需要时,就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这位中学生写的作文体现了他的什么意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华儿女维护国家安全的理由。

27、参与社会生活

日前,某中学八年级400多名学生,在田地里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劳动体验实践课——插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劳动体验实践课走进田间地头,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拓展视野,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学插秧既可感受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农民劳作的艰辛生活,也让他们悟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实意义。

(1)列举你参与过(或者见过、听过)的其他亲社会行为。(至少2个)

(2)亲社会行为有哪些意义?

(3)材料中的劳动体验实践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如何来养成?

28、材料:毛泽东:“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请回答: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