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zhě zhòu)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已相互分离。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绊,容不得闭)。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还在襁褓qiáng bǎo)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

D.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gǔgǔ)如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默(jiān)   旋() 纶(jīn)   然而止(jiá

B.猎(shòu) 纠() 形(xiē)   首低眉(hàn

C.日() 连qiào)   裂(jūn) 滋暗长(qián

D.绊() 追)   然(jiāng)   声匿迹(xiāo)

3、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是    (    )

A. 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 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 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雷由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 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则是在1942年。

 

4、文化积累——下列文学常识、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人,现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名人传》叙述了文学家罗曼·罗兰、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给关了起来。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你认为首联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名著,可以开阔眼界,提升素养。802班组织主题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演讲比赛,请你阅读小智同学的演讲稿,完成以下任务。

首先,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冷静,困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傅雷就对傅聪这样说:“①”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

其次,面对困难,不要沮丧,哪怕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应该振作起来,微笑着对自己说:“我能行!”《名人传》中,(人名)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的痛苦,他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

面对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③最后,面对困难,冷静、自信、坚强,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1(任务一)根据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你认为填入①处的语句应该是( )

A.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B.你必须平衡自己的心理。请你记住遇事无论过于激动,还是过于消沉的人,都不能做成大事。

2(任务二)在②中填入的是_________

3(任务三)根据演讲稿已有部分,从下面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在划线③处对演讲稿进行补写。(100字左右)

A.孙少平《平凡的世界》B.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苏菲《苏菲的世界》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旁若无人

梁实秋

①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的态度。

A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

B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洪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嗝,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C 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

⑤叔本华有一段寓言: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⑥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

(选自《雅舍小品》 ,有删改)

【1】下面句子应插入文中ABC哪一处?并请说明理由。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

应插入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作者从看电影的“不愉快的经验”写起,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再随后是三餐的饱嗝,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

【4】文章结尾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微作文

这个春节,新冠病毒肆虐大地,神州哭泣。有这么一群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尽显英雄本色,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请你为他们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富有感染力,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