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   幅射   销声匿迹   海枯石烂

B.湎怀   彗星   袖手旁观   轻歌慢舞

C.喧哗   迁徒   格物致知   分崩离析

D.赋予   虔诚   多多益善   叹为观止

2、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要有所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性主义光芒;《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B.儒家尚正气:例如《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至理格言,素朴自然。道家尚清气:例如《逍遥游》,崇尚鲲鹏万里,扶摇而上;雄奇瑰丽,汪洋恣肆。

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

D.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社戏》之“戏”,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安塞腰鼓》之“鼓”,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

3、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脑(pàn)   (kuànɡ)   然而止(jiá)   争讼

B.绊(jī)   时(dēnɡ)   风雪途(zǎi)   维幕

C.水(fú)   (rǔ)   去(duò)   怠慢

D.窈(tiáo)   (juàn)   形文字(xiē)   偏辟

4、班里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中庭地白树柄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①④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诗歌鉴赏

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赏析修辞方法、所写景物特征、作者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3)春阴垂野草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中晚泊犊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傲杀人间万户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东风•渔夫》)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A把手枪放在膝上,恨恨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1)文段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A处人物是_________

(2)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了他内心怎样的转变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一盏油灯

①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②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③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④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⑤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⑥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⑦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⑧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⑨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⑩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⑪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⑫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①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什么?说这盏灯“极不普通”又是因为什么?

2第③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

A. 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 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 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 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 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 “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题目:我思考我独立

要求: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⑵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