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南”“如果”“皎洁”“简直”词性分别是名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B. “疏疏朗朗”“延安精神”“大彻大悟”“大呼小叫”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C.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清香吹来。
D.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这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贺敬之的《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等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B.《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而提升自己的修养。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中主要的表现的手法是赋、比、兴。
D.古人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故以“垂髫”代指童年;男子20岁行冠礼,故“弱冠”指成年;“黄发”象征长寿,故指老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8年间,我国造林9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4、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塞腰鼓”素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一文,以“安塞腰鼓”为题材,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可谓:“文”不负“鼓”,“鼓”助“文”神。
B.“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句前一分句省略了主语,后一个分句又用“使”开头,这样句子就没有了主语。去掉“看到”或“使”,句子就完整了。
C.“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这个句子,虽然语序不合理,但不影响句意。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蒹葭》都选自《诗经》。
5、别舍弟宗一①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③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④树烟。
(注释)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
【2】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理解性默写。
(1)在《小石潭记》中,谭中鱼可谓十分可爱,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2)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身处困境也不感到孤独。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这种感情。
(3)如今,各地新建的一片片居民小区,成为中国城乡一道道亮丽景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的“_______,______”愿望得以实现。
(4)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诗人渴望出仕却又无人引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明确揭示“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7)《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君子好述”,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水击三千里,_____”,庄子奇妙的想象有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这段文字出自《_____》,作者_________。这段文字中所写的“你”是指_____。“你”是一个_____大师。作者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这段文字是从_____、 ______方面告诫儿子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大象在中国
①长鼻,大耳,憨态可掬的庞然大物——象,如今大量繁衍生息在非洲及东南亚国家。3000多年前,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也处处遍布着它的足迹。
②1973年,甘肃省庆阳市马莲河畔发掘出一具大象化石,装架后的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3米。因该象化石出土于黄河流域,故定名“黄河象”。黄河象化石对古代甘肃庆阳地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③甲骨文中有“”字,字形十分形象:胖体、长鼻,活脱脱一幅大象的简笔画。甲骨卜辞中,有不少记载商人捕象的事,最多一次捕获竟达7头之多,《甲骨文合集》37365:“获象七,雉三十。”可见,在商人聚居的黄河流域,大象是普遍存在的。今天河南省简称“豫”,原因就是其地古时候产象。“豫”字的本来意思就是象,《说文》:“豫,象之大者。”有人据此推测,那时的黄河流域曾是森林茂密、气候温润的地方。
④后来,随着林木的大量砍伐及气候变冷,大象逐渐南迁,至战国时,我国北方已经见不到象的踪影了。这一点,在《韩非子·解老》中有反映:“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因为人们见不到活象了,只能根据死象的骨骼揣摩其形象。这就是“想象”一词的来源。
⑤商朝时候,人们用象帮助劳作,甲骨文的“为”字就是手牵象的会意字,用象干活,这就是“为”,后来“为”成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万能”动词,这也说明了象与我国文字的渊源。
⑥我国古代人民把大象视作吉祥物。殷墟出土文物中,有玉象、象尊等,造型玲珑可爱。古代,达官贵人佩戴象牙饰物以显示身份。象箸、象栉、象环、象簟都是名贵之物。过去把豪华的筵席称为“象筵”,意含吉祥富贵。民间年画中,有童子骑象持如意图、象背驮花瓶图,也是取“吉祥如意”“太平有象”之意。
⑦“象”象征着吉祥欢乐,“豫”也是。《尔雅·释诂》:“豫,乐也。”《易经》中六十四卦之一的“豫卦”,是吉利之卦。《易经》:“象曰:‘雷出地奋,豫。’”春天,雷声震动,万物复苏,自然界一切顺祥、和乐。欧阳修《伶官传序》中“逸豫可以亡身”,则告诫人们不要耽于享乐。上海有著名的“豫园”,园主人潘允端。他年轻时将住宅西面的菜田一角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后入仕途,曾任四川布政使。潘允端还乡后,全力以赴修建园林,称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故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之意。
⑧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象的数量锐减。现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小的野生象种群,已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冒易公约。
(作者:陈运舟,选自《咬文嚼字》,有改动)
【1】阅读③—⑦段,说说人才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象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2】阅读第③段,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有人据此推测,那时的黄河流域曾是森林茂密、气候温暖的地方。
【3】第⑦段要有两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9、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不经意的感动,这感动源于亲人、源于朋友、源于老师、源于同学、源于陌生人……
请以“感动,就在我的身边”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在叙述中,抒发自己的感受。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字数600字以上。(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