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知识结构图中,①和②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B.犯罪、法律标志

C.一般违法行为、最本质特征

D.犯罪、应受刑罚处罚性

2、在课前三分钟《我来讲故事》环节,小明为同学们讲了以下一则故事:

何占豪,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26岁时参与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作品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他说:“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人,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应该有所研究,应该有所贡献。”他在搞好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作曲、演奏人才。

以上故事中主人公最值得称赞的品质是(     

A.主动承担责任

B.遵守社会规则

C.关心社会发展

D.树立诚信意识

3、下列不属于关爱他人的事例的是:

A.班长经常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

B.考试期间,子轩帮助同班同学传递答案

C.恩涵经常护送邻居李奶奶过马路

D.佳晗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捐给灾区的孩子

4、合肥市就有序开展2023年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下发通知:2023年全年,全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类学校、民办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全有序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开展研学旅行(     

A.费时费力,浪费精力

B.影响学习,荒废学业

C.开阔视野,丰富学识

D.耗资巨大,劳民伤财

5、“国”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卫“口”,表示以兵戈来保卫这片土地。后来在“或”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如下图所示。从国家利益的视角看,“国”的字形演变启示我们(     

A.要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使命感

B.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

C.每个公民都要服兵役保卫国家

D.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6、以下两幅春节期间常见漫画反映的共同道德主题是(     

①平等待人②孝亲敬长③文明礼仪④宽容谅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针对漫画中的行为,下列劝导合适的是(     

①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②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时间精力,学会“信息节食”

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破坏网络秩序④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自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诚是连心桥,信是聚宝盆,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真正的人。”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有(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③诚信是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唯一基础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11年1月5日晚,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海外华人中华才艺展演”汇报演出在深圳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48名海外华人文化社团的文艺骨干参加了本场演出。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为世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B.中国在国际安全方面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C.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D.中国为世界范围内缓解和消除贫困作出了积极贡献

10、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应奉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下列同学的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小红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B.小军利用周末时间去当志愿讲解员

C.小强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

D.小明只顾努力学习功课,其他啥也不管

11、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人组成功着陆。小宇感到非常自豪,对中国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这说明(     

①个人是社会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③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④我们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对以下古文的理解对应合理的是(     

A.敬人者,人恒敬之——相互尊重,互敬互爱

B.不学礼,无以立——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平等对待他人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13、一名95后护士,采血时拇指与食指轻轻一弹,针头瞬间刺入手臂,很多患者经他采血后都称“没感觉”。他表示,这一手“飞针”采血的绝活主要来自于下班后每天几百次的练习。这启示我们在未来工作中要(     

①随遇而安,安于现状

②爱岗敬业,实干奋斗

③脚踏实地,勤勤恳恳

④发挥特长,甘于平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这表明(     

①承担责任有利于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社会

②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同的责任

③承担责任有利于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

④承担责任才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小文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的居民义务打扫卫生,帮助邻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文这样做(     

①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②一定会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③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表现④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从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解放牌汽车出厂,从第一颗原子弹爆响到九天揽月的人造卫星,从第一座南京武汉大桥通车听万吨水压机旋转轰鸣……,劳动者创造的世界,绽放出智慧的绚丽光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

②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和汗水

③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每一个中国人都热爱劳动

④只要我们付出劳动,就可以改变未来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0年1月31日,在派出所扔下12000元捐款和一张“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油,我的一点心意,东港环卫”的字条后转身就走,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环卫工袁兆文大爷的这一爱心举动感动了太多人。中国好大爷袁兆文的义举(     

①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境界                         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③践行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体现了为国分忧的爱国情怀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18、古语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学会自律慎独②要自觉遵守规则

③君子必须学会独处④要提高道德修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句话表明(     

A.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B.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走向成熟

C.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20、“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己

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④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就会给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

A.①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2019年十一假期,在某车站的候车室里,赵女士抱着熟睡的孩子在候车。邻座的一位男士不停地大声打手机,旁若无人,引得乘客们不断侧目而视。

赵女士原以为这位男士很快就会结束通话,没想到他一直在“高谈阔论”,赵女士怕惊醒熟睡的孩子就提醒男士声音小一点,不料男士以“打手机是我的自由!”而继续自己的行为。最终把孩子惊醒了,哇哇直哭…视频发到网上后,男士的行为引起网友热论

甲:使用手机我权利。声音大小随心欲

乙:道德法规记心里,尊重规则守秩序

22、安全充电,防患于未然。

20222月,首都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电动自行车全链条管控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消防救援、公安等部门及街道(乡镇)等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充电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查处在建筑公共门厅、楼梯间、安全出口以及其他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及充电行为。除劝阻、制止和报告之外,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将逐步纳入征信体系。

面对有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管理,有的业主说,“既然我住在这里,我的地盘我做主,电动车停放在哪里,去哪里充电,我有权决定”。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该业主的观点进行评析。

23、材料一   2022年6月10日,陈某志等6人在某烧烤店对被害人王某某等4人进行殴打。后经法医鉴定,被害人2人构成轻伤二级,2人构成轻微伤。经查,陈某志除涉此案之外,还是多起案件的主谋或参与者。2022年9月,人民法院判决,陈某志犯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等,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

材料二 据悉,陈某志上学不用功,父母也管不住他,早早辍学混社会,后做水产生意,但因好吃懒做、经营不善倒闭,之后伙同他人开设赌场、非法获利,还经常干一些非法勾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陈某志终于还是倒在了他暴徒身份之下。此案曾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些许不良行为关系不大。

请结合课本知识,对该网友的观点进行评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回答问题。

第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第一百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1)国家主席的职权有什么?

(2)结合材料,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什么?

(3)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宪法。请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宣传宪法知识的活动形式。

25、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它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责任是一盏航标灯,有了它,生命之旅便不会迷失方向;责任是一副担子,扛起它,我们才会拥有充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调查项目

结果(答

的比例)

选择理由

1

周日与同学约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你是否会准时到达?

44%

参加这类活动,多一人少一人没关系

2

外出旅游,找不到垃圾桶时,你是否会带走垃圾?

42%

带走垃圾很麻烦,再说了,别人不是也扔在那儿的吗?

3

在家你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72%

父母只要我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不要求我做家务

4

作业你是否能按时完成?

25%

晚一点交作业没什么大不了的

5

班级值日工作你是否可以不折不扣的完成?

27%

我一人不值日对班级也没什么影响

 

 

 

 

 

 

 

 

 

 

 

 

 

为了了解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某校八年级学生对本校同学的责任状况作了一次调查,获得的数据如下:

(1)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请你就增强本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学做负责任的公民,给学生们提几点建议。

(3)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该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2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学习宪法基本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我们初中生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宪法精神,积极参与和推动宪法的实施?

27、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把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正式确立下来。

  2018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会议上进行了宪法宣誓,这是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习近平主席的宣示是影响深远的历史时刻,体现了宪法至上,体现了国家元首对宪法的尊重,对人民的尊重。

(1)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2)为弘扬宪法精神,中学生应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28、【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他们不会耻笑别人彰显自己的出众,更不会炫耀自己打击别人的自尊。他们时刻保持低调,经常礼貌待人,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与人相处。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