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中,志愿服务是成功举办的重要保障。志愿者的微笑是杭州亚运会亮丽的名片,也已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选择。以下对志愿服务评价不恰当的是(     

A.志愿服务是为了获得赞誉与回报

B.志愿服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志愿服务是投身社会实践的亲社会行为

D.志愿服务是体验社会生活、成就自我的过程

2、20231015日上午,“儒辰集团杯”2023临沂马拉松赛在五洲湖广场鸣枪开跑。一声令下,万马齐发。2.6万名跑友齐聚,共赴“临马”赛道。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1】这一路,奔跑有风,守护有警,赛场内外,临沂交警直属一大队全程保驾护航。用炙阳下的荧光“警”色,与体育健儿们一同“奋力奔跑”。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这些临沂交警队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法律关系

【2】针对此次安保工作规格高、人员多、线路长、幅度大、覆盖广等特点,大队始终坚持“保安全”“保畅通”与“保民生”相结合原则,按照“赛道严控、周边分流、外围疏导”的交通组织策略,对赛道沿线采取分时段封闭限制措施,最大限度保证赛道周边的畅通,并依赛程分时分段解除管控措施,及时恢复交通,还路于民。这告诉我们(       

①人人都能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保障

③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④有了规则秩序就能得到维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道德与法治课上的时政播报环节,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案例:

2023年8月15日,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某胜等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系列案进行二审公开宣判。法院依法对该集团40余人分别判处十九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及主犯分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对各被告人并处罚金共计人民币500万余元,责令各被告人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陈某胜等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

②罚金500万余元属于行政处罚

③法院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宣判

④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属于主刑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有(       

   

①实干创造未来   ②实现梦想需要艰苦奋斗   

③美好梦想通过劳动实现   ④只要实干就能实现梦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学生张华平日不爱学习,自由散漫,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喧哗,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一次,张华捡到李明的手表,李明来认领时他拒不归还,还用刀把李明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上述材料中张华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6、下列是对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B.一般违法行为属于不良行为,犯罪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C.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

D.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都受法律制裁

7、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对刑事责任年龄做出了调整,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也可能会负刑事责任。这表明(     

①公民都能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需要调整

③规则限定未成年人自由的空间和边界

④不能适应生活实际变化的规则需要改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中学实行错峰上下学,设置专门接送区。家长不再拥堵在校门口,保障了大家的行车自由与顺畅通行。这个事例说明(     

①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有了规则就定能避免混乱                  

④错峰上下学是维护秩序的唯一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冬夏令营的孩子中有96%的同学结识了新朋友;93%的同学认为通过冬夏令营活动增长了见识;74%的同学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冬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这表明(     

A.参加冬夏令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B.我们应积极实践,广交新朋友

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我们要敢于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10、把不守诚信的个人列入“黑名单”,并且采取其他惩戒措施,比如限制“老赖”们办理信用卡等,让其“品尝”失信的代价。这样做(     

①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有助于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③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④有助于弘扬诚信文化,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②小强旷课,并因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的经历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竟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1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新时期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②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到二○三五年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暑期热播电影《长安三万里》所展现的盛唐风貌获赞无数。诗人李白不仅是唐朝“顶流”,如果穿越到了现代,可能会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欢,也会有商家联系李白代言广告,还有可能进行网络直播带货。这说明(     

A.每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都是绚丽多彩的

B.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的身份

C.每个人都从社会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

D.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

14、初中生王某经常旷课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甲: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乙:我要远离网络,免受其害丙:我们要防微杜渐丁: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丙和丁

D.甲和丁

15、初中学生小山和小海在一次卫生大扫除时,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打碎了,小山悄悄地对小海说:“别吱声,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此时,小海应该对小山说(     

A.这样做是不道德的,我们应主动承担起赔偿的责任

B.我们赶紧离开这里,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

C.我们去报告老师,就说不知谁把玻璃给打碎了

D.这个主意不错,我们都可以不为此而承担相应的责任

16、下列推导中,符合法律知识逻辑的有(     

①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承担民事责任

②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③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④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有勇有谋地斗争→做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     

①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②妨害公共安全

③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④妨害社会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养犬管理条例》规定,养犬人驱使或者放任犬只恐吓、伤害他人的,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     

A.有了规则就有了良好的秩序

B.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

C.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D.犬只伤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

19、以下按照扰乱社会秩序的类型分类,最合理的一组是(     

①中学生王某在游览时在名胜古迹上刻下“**到此一游”,留作纪念

②八年级学生李某为了上学时不迟到,在机动车离自己较远的情况下闯红灯

③八年级学生张某和赵某在教室里大吵大闹,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④赵某因为对拆迁补偿数额不满意,聚众围堵镇政府,影响镇政府正常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自由(     

①自由不是不受限制,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规则束缚自由,突破规则是享受自由的重要前提

③自由离不开法律,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自由是相对的,享受自己的自由不能损害他人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学习完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之后,同学们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甲同学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只对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

  乙同学认为: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所以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22、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判断:(   )理由:

23、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有同学认为规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等等,针对这样的观点同学们众说纷纭,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判断:

理由: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7年12月30日,安徽定远县城东新区某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忙碌着。突然,工人们发现工地40余米高的塔吊大臂上站着一个“登高侠”,而且还不停地打着手机。工友们很快报警,辖区民警接警后赶到现场。经了解,“登高侠”周某,曾在该工地当塔吊操作工,8月份因违反劳动纪律被开除,当天来到工地讨要结余的工资1万多元未果,便趁人不备爬上了塔吊,要求支付工资,不然就要跳下塔吊。经协调,项目部经理答应支付结余的工资1万余元。因为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当晚周某被定远县公安局处以治安拘留10日的处罚。

(1)上述案例中该项目部侵犯了周某的什么权利?

(2)你认为周某维护权益的方式可取吗?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给周某提些建议,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权?

25、【1】某校8年级(1)班学生通过“崇尚法治精神”这一单元的学习,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以其中,共同探究,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   平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1)【我思考】请将上述材料补充完整。

材料二   公平正义是一个美好社会应有的价值。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直是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

(2)【我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对公平正义问题如此重视?

材料三   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发生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事件,监控视频记录下了这一光天化日之下的恶行。黑恶势力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毒瘤,如果不彻底铲除,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滋扰伤害人民群众平安生活的黑恶势力不可姑息。扫黑除恶必须持之以恒、彻彻底底,不能存在盲区、留有死角!只有依法严惩不贷,才能给受害者和公众一个公平正义的交代!

(3)【我践行】请从个人角度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守护正义?

26、【学习宪法法律,理解权利义务】

【尊崇宪法】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40周年来,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学校开展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有同学对“尊崇宪法”的原因不太理解。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位同学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尊崇宪法?

【权利义务】我们学习宪法,要了解自己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与义务关系;要依法行使并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把履行公民义务视为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2)你是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的?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发表新年贺词时强调,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1)习近平主席为什么强调“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

(2)维护公平正义,从我做起,我们个人应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28、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正以不可遏制的势头走进人们的生活,对此有人说:“网络美丽但有陷阱。”

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