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十四年抗战过程中,推动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关键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百团大战   D. 徐州会战

2、当代印度史学家说:即使在100 多年后的今天,印度人民仍在赞颂她。英国侵略者管她叫魔鬼的化身,然而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永不消逝的巨人。这里的她是(  )

A. 圣马丁   B. 玻利瓦尔   C. 章西女王   D. 释迦牟尼

3、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 1933年希特勒当选总理

B. 希特勒集总理与总统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

C. 国会纵火案后解散共产党

D. 与意大利和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

4、学者张寒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理念唤醒了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冲击了拉丁美洲人民根深蒂固的绝对服从观念;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拉丁美洲的殖民者,严重削弱了欧洲宗主国的势力。”据此分析,该文章的题目最可能是(     

A.《对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的解释》

B.《法国大革命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C.《资产阶级的觉醒与拉美独立运动》

D.《第一国际与拉美独立运动的关系》

5、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众生平等”等信息,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 佛教

B. 基督教

C. 道教

D. 犹太教

6、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米开朗琪罗 D.莎士比亚

7、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C.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D.使它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为加强合作,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国家在1993年(     

A.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B.成立欧洲联盟

C.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D.开始使用欧元

9、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国王的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阿拉伯数字起源

D.查理曼帝国的强盛

10、古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城邦雅典对西方文明的贡献之一是( )

A.建造了金字塔 B.制定了《汉漠拉比法典》 C.创立了种姓制度 D.实行民主政治

11、下图中的人物都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英雄。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章西女王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②他们都领导民众完成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③他们领导的运动属于民族独立运动④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印度等级制度第二等级的是(     

A.首陀罗

B.刹帝利

C.吠舍

D.贱民

13、“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14、希洛人在战争中被斯巴达人征服,在斯巴达城邦中占到多数,而且承担着社会生产的主要任务,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公民权利,这是因为他们(     

A.不积极参政

B.不属于斯巴达本邦人

C.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民主意识不强

15、有人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持这一观点是因为这场战争(  

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以法律的形式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D.波及地域广、人数多

16、2017年5月5日,经过几代航空人的不懈努力,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而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架飞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研制者是

A.史蒂芬孙

B.爱迪生

C.菜特兄弟

D.卡尔·本茨

17、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一些富裕农民承租或购买领主的土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经营方式是

A.庄园经济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手工作坊

18、13、14世纪,欧洲农村土地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出现雇佣关系的租地农场,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加强。在租地农场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的势力是

A.富裕农民

B.骑士

C.富商巨贾

D.领主和贵族

19、如图所示的历史事件,改写了法国的历史。与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无关的是

A.法国各种矛盾激化 B.三级会议的召开

C.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世纪现代工厂制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动力的解决

B.工场主有雄厚的资金

C.劳动力的充足

D.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_____________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_____________及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22、1914年的爆发的“______”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3、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____________》,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________》,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

24、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1)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2)古希腊最大的城邦

(3)公元前49年,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

(4)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家

(5)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

(6)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7)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

(8)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2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纺纱机,将它命名为“________”。标志着铁路时代到来的是________发明的蒸汽机车。

26、19458月的   洽降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的受降仪式做了必要的准备。

 

27、拿破仑上台后,修订并颁布了新的法典,至今仍然在法国施行的是:《___________》。

28、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封建神学中的人们从束缚中慢慢解放,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核心思想是(   )

A. 人文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专制主义

29、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他首创“_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________年,拜占庭帝国灭亡。

30、根据提示,写出对应国家。

(1)金字塔——

(2)汉谟拉比法典——

(3)种姓制度——

(4)大化改新——

(5)斯大林模式——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观察下图,将下列古代文化遗产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诞生区域。

A.金字塔 B.佛教

(2)据图指出,图中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点?

32、哈里发认为,“人类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请回答相关问题

(1)尼罗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古代及文明,请说说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有哪些?(列举两例)

(2)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哪方面?希腊雅典有什么典型的建筑代表?

(3)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场所,中世纪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请你说一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集中于哪些方面?

33、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与强大离不开创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1)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

【制度创新】

(3)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是什么?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的一个新的政体是什么?

【科学文化创新】

(4)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谁?达尔文在哪本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5)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这个政权只是两种力量的暂时联合,南北方依旧各行其道……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碰撞、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更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做好了铺垫。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   选辑》

材料四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材料五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科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哪一事件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经济条件分别是什么?

(2)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建立起联邦制?该文献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哪一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3)写出图中“突发事件”的名称。材料所说“新的国际秩序”是指什么?

(4)“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有何具体表现?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5)材料中“碎片化”反映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图一、图二所示的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