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今年元旦,北京市各行业各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这个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50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58年

2、一场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1894-1911年是辛亥革命能量聚集期。这股能量释放的结果是(     

A.满清王朝灭亡

B.二次革命爆发

C.护国战争爆发

D.洋务运动兴起

3、我国将5月4日定为中国青年节,这是因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5月4日”发生了(     

A.上海工人发起的全国性罢工运动

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北京学生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如下图)。对其增长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亿元)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5、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下列表述中与中共七大无关的是(     

A.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6、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A.农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

C.农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D.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势在必行

7、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封锁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一书,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改变了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

C.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影响

D.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8、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反映的具体思想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持久抗战

C.工农武装割据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9、“口号、标语、诗词”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枪杆子里出政权”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0、1998年弗·拉扎尔夫人曾慨叹:“它”在150年前曾经是使整个世界沸腾起来的“碳”,而150年以后的今天,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里所说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颁布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俄国二月革命发生

11、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A.土地、农具、牲畜

B.农具、牲畜、房屋

C.土地、牲畜、房屋

D.土地、农具、牲畜、房屋

12、1936年为了停止内战,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3、阅读下表,分析各省自上奏捐输的银两主要用于( )

各省区捐输情况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

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开支

B.第一次鸦片战争军费赔款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军费

D.第二次鸦片战争军费赔款

14、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末,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西部大开发

C.修建青藏铁路

D.修建川藏公路

15、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的颐和园毁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B.主导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

C.侧重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合作

17、“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指出“中国道路”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

B.坚持依法治国

C.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践探索

D.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

18、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渡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共产党

C.黄埔军校

D.抗日根据地

19、“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这只能制造人为的紧张。……这种藩篱没有理由继续存在。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此材料应出自(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葡联合声明》

C.《中美联合公报》

D.《告台湾同胞书》

20、十九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占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当时广西成了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国防、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3)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4)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的战略是

 

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成为指导土地改革法律依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23、近代历史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  

(3)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的条约  

(4)赔款最多的条约  

 

24、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_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3)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

26、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出现了“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但社会主义建设仍取得显著成就,涌现出了像“铁人”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先进人物。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_______、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毁坏了人类文明的结晶。(

29、重要战役:江西______战役,歼灭日军9000余人。

 

30、______(人物)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人物)。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建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32、“九二共识”的达成有何重要意义。

33、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徐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见的矛盾。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国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八大对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否正确?准备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3)为什么八大制度的路线和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答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