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到境外上市
B.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取消企业的国有性质
2、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3、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1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1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全而建成小康社会
4、《申报》曾对时局发出过这样的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清帝退位 B.列强侵略 C.军阀割据 D.农民战争
5、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6、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栗不可离。”根本目的是
A.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C.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D.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7、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8、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A.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C.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D.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七七事变”的是( )
A.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10、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得益于
A.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
C.我国私有制经济取代了公有制经济
D.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11、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到的一幅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判断,该学习小组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签订后。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抗战老兵杨再和老人回忆一次战役时说:“……命我军赶赴徐州听命。车抵徐州车站,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派车来接。……部队行至车辐山下车,我师王炳章旅失去联络,……遭敌军伏击,伤亡颇大。”该战役
A.是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
C.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揭开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14、武汉人说:“张之洞对武汉的贡献很大,武汉人应该记住他。”张之洞留给武汉人的遗产应是( )
A.汉阳铁厂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京张铁路
15、下图是1956年发表的一幅名为《庆贺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宣传画。画面中穿西装、打领带的资本家与身穿中山装、胸前别着钢笔的干部正在握手。下列选项与图中历史信息一致的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建立
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府扶持的对象
C.以公私合营方式改造资本主义企业
D.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16、习近平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抗日战争时期,誓死保卫卢沟桥的民族英雄是
A.谢晋元 B.左权 C.佟麟阁 D.杨靖宇
17、下图所示新四军臂章再现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历史,臂章中的时间转换为公元纪年,应该是
A.1944年
B.1945年
C.1946年
D.1947年
18、1945年8月发生的事件包括( )
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②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
③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 ④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指( )
A.1956-1966年
B.1958-1968年
C.1966-1976年
D.1968-1978年
20、“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的依据。”该条约使中国
A. 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B.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D. 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22、1945年成立的___________ 是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合作。1971年10月,恢复了___________在这一组织中一切合法权利,壮大了世界爱好和平力量。
23、1966年,中国组建的_____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它于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_____新格局。
24、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是《______》;鲁迅的《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5、(________)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26、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派的第一枪。
27、近代史上查禁鸦片、领导销烟、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 ;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______ 。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3)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9、请把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番号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A.武昌起义发生地点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点
30、1980年,我国建立了 个经济特区,后来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个沿海城市。
31、识图,回答问题
(1)上图是《 》杂志,它创办于 年,是 创办的,它的创办标志着 运动的开始。
(2)它最初的名称是《 》,由它引起的运动的两大口号是_________和 。
3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中割失的第一块领土是哪里?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
(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3、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请回答:
(1)《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是什么?
(2)解放区的土改总路线是什么?
(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什么作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少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为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1947年7月至9月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
翻身农民获得了土地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农业生产。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增添牲畜农具,使农村经济面貌迅速改观。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土地纲领分别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期间颁布的?这些土地纲领共同的分配方式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土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土地纲领的共同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