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
A.特区建设
B.政治建设
C.经济建设
D.法制建设
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台”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歼6战斗机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下列史实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八一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这次农民战争中,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 永安封王 B. 率军北伐 C. 进行西征 D. 天京事变
5、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对上世纪90年代开放的某地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今天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贸易区,它像一只头雁,带动着整个长江流域地区,共同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黄金年代。”材料中的某地是
A.深圳
B.浦东
C.重庆
D.成都
6、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某所军校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建立( )
A.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7、下侧目录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拜上帝会 二、洪秀全的思想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8、如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文物——猴、虎、牛三铜首。据统计,中国流失到国外的文物达到了164余万件。其中100多万件牛铜首猴铜首虎铜首都是从圆明园流失掉的。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日俄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9、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主义。某班同学在学完“三民主义”相关内容后,对“三民主义”作了以下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代表维新派的进步思想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C.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0、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立京师大学堂②废止科举制度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1、陈独秀、蔡元培、魯迅、胡适等人物,共同的称谓是
A.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B.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12、民国时期,社交礼仪上用握手、鞠躬逐渐取代了跪拜礼,称呼用“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民俗风情特色 B.自由平等风尚 C.婚姻自主意识 D.崇洋逐新趋向
13、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成立大会上说:“今天这个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埔军校创办于民国13年,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B.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C.创办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
D.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条件
14、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如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
文章标题 | 发表日期 | 所在版面 |
师生仓皇到(北)平 | 9月28日 | 6版 |
张(学良)来京否未定 | 9月28日 | 6版 |
沈阳惨变目击谈 | 9月28日 | 8版 |
提倡国货会今日大会 | 9月28日 | 10版 |
A.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C.全国抗日战救亡运动的高潮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探索计划迈出重要一步。追溯历史,新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的成功研制
C.“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D.“神舟一号”飞船顺利升空
16、“从2001年的多哈开始,世界见证了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材料中“开始”指的是中国( )
A.对美关系走向缓和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1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B | 百日维新 |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C |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帝的地位 |
A.A
B.B
C.C
D.D
18、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对这一要求的正确理解有( )
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②客观反映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利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唯一战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为了感受艰苦创业年代的民族精神,我们不可能通过哪种方式获得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
A. 查阅报刊、著作
B. 访谈长辈
C. 采访英雄本人
D. 参观纪念馆
20、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21、影响: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___和生产的积极性。
2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各项事业在曲折中发展,请你穿越时空亲眼见证我国时代的变迁。
(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且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3)1966年,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战略导弹部队,装备地对地战略导弹,其主要任务是 。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普及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2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24、1839年,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900年,________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________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6、写出在上海发生的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内容。
(1)1842年之条约,尝被迫通商之苦。______
(2)1915年之杂志,举民主科学之旗。______
(3)1919年之运动,扬工人罢工之威。______
(4)1921年之会议,谱开天辟地之章。______
27、中国各阶层民众抗战的主要情况。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表格里
代表人物
| 主要代表作
| 作用
|
冼星海
|
|
|
徐悲鸿
|
| |
| 发明联合制碱法
|
28、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人民幸福。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__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9、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战斗了 年。
30、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红军长征出发地
B.红军三大主力军胜利会师
C.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遵义会议召开地点
31、探究活动题
涉县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事实进行说明。
(3)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哪一次会议后我国又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32、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根据提示信息,完成下题。
(1)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__________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之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_________,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___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近代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34、新中国的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材料三
材料四:
问题(1)材料一中的图一事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请写出这个事件名称?图二中的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科技进步推动了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请写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历史上的三件大事。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事件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它们的回归得益于哪一方针的运用?
(4)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外交的典型代表,请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代表事件的名称。
(5)综合上述新中国外交成就,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或者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