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0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2、赤水河红军大桥是中国川黔交界的过河通道,是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连接川黔两地的重要通道之一,这座大桥的命名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沪定桥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中国第一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4、下列内容属于义和团运动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扶清灭洋”

D. “民主、科学”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6、19世纪60年代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说: “鹤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时的中国军民

B.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C.英勇斗争的太平军

D.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

7、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孙中山 B.陈独秀 C.蔡元培 D.鲁迅

8、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它一诞生就确定(     

A.党的策略是建立“统一战线”

B.奋斗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D.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农运动

9、1919年《申报》报道:“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夺青岛,及,卖国贼曹陆张,字样。”也正是这样一群学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封建帝制时代

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10、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下列事件不在北京发生的是

A. 火烧圆明园

B. 五四运动

C. 中国同盟会成立

D. 卢沟桥事变

11、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张之洞主张(  )

A.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 创办近代新式学校   D.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12、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其公祭的对象是

A.国民大革命死难者

B.抗日战争死难者

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D.解放战争死难者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消费观念发生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增长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改善

D.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4、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歌女红牡丹》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定军山   D、《渔光曲》

 

15、“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A. 洋务派

B. 顽固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万国公报》的创办

B.公车上书

C.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D.强学会的成立

17、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18、标语或口号,往往浓缩着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或标语,不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A取消二十一条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9、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文化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如图三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的是创办于上海的近代中国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反映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D.三幅图都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20、“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②使社会习俗发生了极大变化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________为北王,________为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2、请列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及建立地点。

23、鸦片战争是中国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逐渐变为________社会

24、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5)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5、观察图二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鸦片战争中被迫割让的土地

B.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宁波

26、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7、实行()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8、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________会议,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9、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___

30、1934年10月,红军从__________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____________________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运动”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进行“近代化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分析“政治变革运动”的性质?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近代化历程呈现的特点。

32、《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影响各是什么?

 

33、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担负起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争取民族解放与复兴的重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二大结合中国实际,确立了最低纲领,该纲领的地位是什么?为了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内战的标志是什么?解放区军民在开展自卫反击的时候,采取了怎样的作战原则与方针?

(3)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1)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正式承若?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是万万不可让外国人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

(2)中国政府针对香港、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根据这一政策,台湾将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材料三: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政局变化而变》

(3)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指出,当前阻碍对台基本方针实现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当前,对台基本方针能够实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