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

A. 工农武装制据局面

B. 工人运动高潮局面

C. 放弃革命局面

D. 附属南京政府局面

2、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变法图存的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胜利道路

D.反抗日本侵略的革命道路

3、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为了使国家富强,创办的“民用企业”有

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煤矿③汉阳铁厂④湖北织布局⑤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4、好的歌曲,能够唱出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 决战平津瓮中捉整

C.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液江战役乘胜追击

5、“据统计,1912年至1919年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大小兵变三十余次,遍及甘肃、山西、江苏等十七个省区。”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府院之争 B.军阀纷争 C.列强侵略 D.农民战争

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有

①成立兴中会②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领导“黄花岗起义”④成立湖北军政府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 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科举制的废除使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为统治阶级选拔官吏和从事人文教化,而变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进而提高广大国民的素质,即改官吏培养为国民教育,使新式学校的确立变得不可阻挡。由此可知,废除科举制

A.拓宽了官僚选拔的渠道

B.阻碍了近代人才的培养

C.推动了新式学校的建立

D.丰富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9、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0、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了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19世纪80年代筹建的新式海军有

①南洋  ②北洋  ③广东  ④福建  ⑤台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11、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   )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战役中

C.旅顺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12、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下列战役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有( )

①台儿庄战役   ②武汉保卫战   ③百团大战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⑤豫湘桂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3、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主要论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条件

14、某初中学校准备举办“1919—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下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主题是

 

A.全民抗战,同仇敌忾 B.十年对峙,星火燎燃

C.国民革命,打倒军阀 D.反对复辟,维护共和

15、图为邓小平同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一起。以下各项中,属于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的是 (  )

A.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16、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七大

17、王丽研究改革开放前后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她收集了一些材料,但有些材料不在这个范畴,请你帮她删去(  )

A. “863计划”的实施 B. 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 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D. 高考制度的恢复

18、如下图漫画发表于1912年上海《民权画报》。由漫画可知作者(     

A.赞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强烈反对北洋军阀复辟称帝

C.极力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D.反思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19、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维新思想   D.反清思想

2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论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权”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他又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

22、请写出与下列描述对应的会议、历史事件名称。

(1)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是  

(4)   的签订标志着近代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下图是《渡江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的所示的地名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24、【危机·突变】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割让____________给英国,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指_________;随后的十年探索,我国在_________工业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

26、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7、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8、_____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9、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________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主张。

3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抚今追昔,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取得了丰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艰辛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国内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夏秋之际,各地又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据此说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两次严重失误分别是什么?  

(时代楷模)

(3)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改革开放)

(4)20世纪70年代,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中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做出了怎样的调整?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

(理论创新)

(5)哪位领导人在十二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十九大会上哪位领袖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重要影响?

33、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探索教国救民之路.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爱国将领]

(1)战死在虎门炮台的广东水师提督是谁?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谁?

[农民领袖]

(2)是谁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这一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维新志士]

(3)探索教国之路,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史称“戊成六君子”的都有谁?(写出一位)

[精神引领]

(4)上述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宣传画二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宣传画五的场景得益于什么制度的实施?这一制度最早在哪里得到实践?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