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某校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是剧本名称( )
A.近代开端 B.走向共和
C.军阀割据 D.国家统一
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她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梳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一次战役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4、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国际政治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义和团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它( )
A.引起清廷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
B.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明方向
C.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潮流
D.迫使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政策
5、下图漫画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6、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实质上是一场
A. 肃清保皇派残余势力的斗争
B. 国民党人与袁世凯争夺权力的斗争
C. 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斗争
D. 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个人恩怨斗争
7、战争在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推动着一些国家社会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正是如此,下列关于这两次战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前者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旗帜
C.两次战争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战争的爆发都与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关
8、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4月1日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年( )
A.1978年
B.1980年
C.1988年
D.1990年
9、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的2/3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超过一亿人,其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这表明( )
A.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D.抗战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0、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经过长期曲折谈判后,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
A.UN
B.WHO
C.WTO
D.APEC
11、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枪炮声”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2、1988年,有外媒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即将诞生!这一特区的设立无疑展示了中国人持续打开国门的坚定决心!”材料中所说的经济特区是
A.上海
B.厦门
C.海南
D.深圳
13、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袁世凯
A.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B.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组织内阁
D.制造“宋案”
14、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哪个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5、某学生在学完《太平天国运动》后,作诗一首:“太平不太平,权断手足情,天国岂天国,强弩履薄冰。”其中“权断手足情”是指(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西征
D.天京事变
16、1895年5月10日某报纸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17、“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这是描绘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18、瑞发中学八年级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 B. 西藏实行民主改革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孔繁森走访阿里藏民家庭
19、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掀起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呈现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20、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发挥农民革命作用
B.坚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
C.一切为了本党自身利益
D.政策朝令夕改摇摆不定
21、近代中国文化教育
(1)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___
(2)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_________
(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_________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
22、1924年1月,(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_______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币要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5、洪仁玕写成《_____________》,提出要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因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
27、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____________,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初解散________;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____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____________,可指定继承人。接受________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1915年末,下令以1916年为“________________”,准备元旦登基。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解放了东北全境—— ______ 。
(2)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一一 ______ 。
(3)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______ 。
30、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
31、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32、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人民政府开展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概括指出1953—1956年底我国农村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
(3)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指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这个通知所说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指什么体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改革有何意义?
3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求富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1)材料一中的“自强求富”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总结这一事件带来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辛亥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