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文章中的“新思想"内容可能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办洋务

B.谋求制度变革,实行维新变法

C.提倡民主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2、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是在(   

A19499   B19545

C1954年9   D19585

 

3、“在上甘岭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为了不暴露部分的行动意图,也为了500名战士的生命安全及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严守潜伏纪律,在烈火烧身时,不惊慌,不呼吸,坚定地趴在地上,……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

A.邓世昌

B.佟麟阁

C.黄继光

D.邱少云

4、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 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领导新文化运动

D. 日军屠杀中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警30万人以上

5、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开国大典

6、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 新中国诞生、三大改造完成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新中国诞生、土地改革完成

7、太平天国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颁布了(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警世钟》

8、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9、“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10、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了(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联合国

11、归纳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某同学发现很多名画家特别擅长画某种动物或植物,于是做了如下搭配,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板桥──竹

B.齐白石──虾

C.张大千──猴

D.徐悲鸿──马

12、“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是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的主题。它与下列相关的事件

A.虎门销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B.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4、日本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把南京大屠杀改称“南京事件”,竟然把杀害中国平民的人数仅写为“大量”。事实上,南京大屠杀被害的中国人达(     

A.10万以上

B.20万以上

C.30万以上

D.40万以上

15、习近平书记在纪念某事件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某事件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6、下侧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A.《资治通鉴》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18、梁启超说:“帝制议起,国人劫于淫威”“云贵首义之中心人物蔡将军者锷”。材料表明梁启超高度赞扬蔡锷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史称(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20、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①轮船招商局创办  ②《申报》创刊  ③黄埔军校建立  ④商务印书馆创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

22、____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____年,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3、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4、填空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4)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等组织发展而来,其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__”的口号。

25、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26、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国防、科技上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就。

(1)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   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28、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__

29、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_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______ 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______的侵占。

(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 年和 ______年回归祖国。

30、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_____

(2)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_____,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中华书店、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述三大改造的基本内容?

32、谈一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写成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33、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代历史上这座城市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为我国由衰败逐渐走向振兴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60年北京西郊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惨遭劫掠和焚毁,这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发动此次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署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将哪座城市增开为商埠?

(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一事件史称为什么?这一事件的主要发起者有谁?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35年继五四运动后,又有一次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在北平(今北京)开展起来,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这场著名的学生运动叫做什么名字?1937年7月7日,驻守在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到哪个时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某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忆沉沦,探复兴”主题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图说历史)

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

1)图片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料研读)

材料: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2)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时空坐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3)哪一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这场运动发生在哪一年?

4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927年党领导的哪一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列举一位起义的领导人。

5)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什么?这场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一点即可)

(感悟历史)谈谈你对近代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