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反映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反映出清政府( )
A.受到了太平军的沉重打击
B.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D.注重中外之间的平等交往
3、时空观念是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依据地图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大批模范人物的杰出贡献代表艰苦创业精神﹣铁人精神的先进人物是( )
A. 刘少奇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叶剑英
5、曾国藩在日记中写到:“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材料中的“(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国共实现第一次联手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召开 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一二九运动爆发 D.《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7、《临时政府成立记》载:“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表督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行就任礼,宣读誓词。” 孙总统“行就任礼,宣读誓词”标志着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8、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反封建与反侵略相结合②《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下面是教育部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目录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A.第21课 全民族抗战 B.第21课 第一次国共合作
C.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D.第21课 第二次国共合作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英法联军
B.法日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德联军
11、每年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八国联军侵华
12、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准备发动起义而牺牲的光复会会员是( )
A.刘道 B.徐锡麟 C.秋瑾 D.黄兴
1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B. 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 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14、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九运动
15、《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6、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
A.吸收国外资金
B.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7、下图所示战役“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此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8、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 )
A.国家由战混乱向和平过渡
B.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C.工商业由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过渡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19、这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新军工程营、楚望台机械库等一大批首义遗址和胜迹。“这座城市”指的是
A.湖北武汉
B.江苏南京
C.日本东京
D.广东广州
20、八国联军侵华,其借口是为了镇压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禁烟运动
21、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重要阵地的书店是_________。
23、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达到全盛。
(2)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使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___________。
(3)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__________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的。
25、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26、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27、1978年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8、____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30、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
31、伟大的历史转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22日结束)。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请你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饱受屈辱】
(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出这一时期内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名称。
(2)近代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3)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的签订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这一点?
【探索抗争】
(4)19世纪后半期中国发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列举一例这次运动中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名称。
(5)近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运动中,哪一运动曾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3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请说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内战。第一次是1927~1936年的十年内战;第二次是1945~1949年的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期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在哪次战役中被推翻?这次战役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 主要内容 |
1927年8月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
1927年9月 | 秋收起义……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 |
1927年10月 |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
1928年4月 | 井冈山会师 |
1929年12月 | 古田会议 |
1931年冬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背景,并概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