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武昌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兴中会
2、1851年领导农民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洪秀全
D.李秀成
3、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A. B.
C. D.
4、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余人,国内士气大振,一时间流行一种“速胜论”的论调。为驳斥这种观点,毛泽东发表和提出了( )
A.“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
B.“工农武装割据”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5、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时期
C. 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如天问一号探测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九章量子计算机、天宫空间站…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
A.创新
B.协调
C.开放
D.共享
7、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 D.完成土地改革
8、“严格来说,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材料中的“拳匪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9、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辛亥革命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
D.辛亥革命的影响
10、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无数文物被毁。同样毁于大火的还有百年的圆明园。圆明园被毁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维新变法时期
11、出版刊物宣传思想,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途径,下列报刊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2、以下内容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协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
C.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D. 大会选举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13、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体现的时代特点不包括( )
A.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张
B.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
C.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4、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国内和平的真实目的是
A.讨论停战问题 B.争取国内和平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政治协商会议
15、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史观点
A.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D.北伐经过的农村,爆发了农民运动
16、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下图人物中,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A.
B.
C.
D.
17、如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A.戊戌变法
B.萍浏醴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8、“火箭军”从诞生伊始,就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2015年,“火箭军”是由下列哪一部队更名而来(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第二炮兵部队
D.战略支援部队
19、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悲愤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这说明我们( )
A.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倾向
B.应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坚持“破四旧”“造反有理”
D.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和法律制度
20、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领导人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针政策。在这个方针政策的指引下解决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海南岛经济特区的建立
C.海峡两岸统一
D.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21、________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新文化运动中,______(人物)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3、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我国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4、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
名称 | 时间 | 指挥 | 作战部队 | 歼敌 | 结果 | 意义 |
辽沈战役 先打___________
| 1948年9月-11月 | 林彪、 罗荣桓 | 东北解放军 | 47万余人 | 解放东北全境 |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淮海战役 以___________为中心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粟裕、 谭震林 |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 55万余人 歼敌人数最多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功臣___________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林彪、 聂荣臻、 罗荣桓 |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 52万余人 |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25、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_______发展的特征;鲁迅的《_______》,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6、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7、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______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______ 。
28、近代科技文艺取得了长足进步。
(1)鲁迅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中国近代铁路之父________设计建造了京张铁路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________》。
29、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______。
30、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指 ______ 。
(2)在这里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诞生了。这里是指 ______ 。
(3)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指 ______ 。
(4)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指 ______ 。
3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什么事件?其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2、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978年,已经74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2)“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会议内容还有哪些?
(3)这次历史转折给我们今后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有哪些事让你感到自豪?
33、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评价?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 | 材料 | 探究问题 |
A |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董必武《南湖》 | ①“诞生共党”的标志是什么? |
B |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 ——朱德《纪念八一》 | ②“南昌首义”有何重要意义? |
C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 ③能够实现“三军过后尽开颜”,确立毛泽东正确领导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 |
D |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朱德《太行春感》 | ④“驱逐倭儿”的过程中,哪场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该战役由谁指挥? |
E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⑤“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的意义是什么?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何地? |
(1)请完成表格中的探究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哪段材料反映的内容发生于国共合作时期?(只填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