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木舒克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他对新加坡引进外资与办出口工业区的成功经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回国后不久,他提出,尽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引进资金和技术,加速我们的发展。这一年,74岁的邓小平出访了六个国家,李先念、王震等领导也频频出访,他们认识到当时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国进行了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2、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余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日本不断进攻中国

C. 袁世凯老奸巨猾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3、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平均地权

C.创立民国

D.联俄联共

4、与如图相关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D.中共八大的召开

5、孙中山说:“今天在这个地方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个军官学校”指的是黄埔军校

B.“这个军官学校”实行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并重的方针

C.“这个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D.“这个军官学校”培养的人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下图所示委任状任命的时间是公元

A.1940年

B.1941年

C.1942年

D.1943年

7、一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B. 《抗日战争的烽烟》

C.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D.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按需分配

C.按人口分配土地,鼓励多生孩子多打粮食

D.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全国农民一起奔小康

9、“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除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以上内容强调戊戌变法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0、近代史上,美国见各国在华势力已经划定“势切范围”,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A.大陆政策

B.中立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以华制华政策

11、如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基建投资比重,据此可知(     

A.我国摆脱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B.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比较均衡

D.工业生产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12、正确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七七事变

④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13、“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评价的是(     

A.三元里抗英

B.金田起义

C.黄海海战

D.黄花岗起义

14、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分辨出史实和结论。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B.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挣扎。下列表述是造成“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原因的有

①帝国主义势力

②封建势力

②官僚资本主义

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曾国藩曾这样评价他:“论共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左宗棠的字)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如此评价左宗棠,是因为他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       

A.在虎门率军抵抗英军

B.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抗击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D.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17、首都北京曾见证了许多王朝的更替和战火纷飞,但在规模巨大的解放战争中,北京却幸免于战火的破坏。为北京的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

A. 傅作义   B. 李宗仁   C. 赵登禹   D. 佟麟阁

18、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打算毁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始终不打算遵守条约

B.清政府最终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政府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国家主权

19、1950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邻人”是指(     

A.苏联

B.朝鲜

C.越南

D.蒙古

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这会议的目的是(     

A.和平解放北平

B.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和平解放西藏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____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___________→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___________→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翻雪山→___________→突破腊子口→___________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_→1936年10月___________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课本P60

②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党的历史上_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胜利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险、大无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3、在中国近代社会,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而努力探索。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只写一位)。

(1)洋务派代表人物________

(2)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是________

(3)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________

(4)新文化运动中,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___

24、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____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年份

(1)公车上书开始于——

(2)中国同盟会建立于——

(3)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于——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5)黄埔军校创办于——

26、1900年6月,为镇压________,英、美、俄、日、法等八国发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________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8、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

29、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0、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舰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的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进行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他们以什么口号宣扬新文化?代表人物有哪些(列举2例)?这场文化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2、自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懈奋斗,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华章。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进行的革命活动2例。

(2)请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至少2位)

(3)请说出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4)请说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3、戊戌变法又称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材料二 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材料三 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四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15

2000年

99215亿元

6

1990年

18668亿元

10

2010年

362181亿元

2

(1)材料一中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措施具体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1978年是我国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了怎样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经济特区的作用?

(4)材料四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