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如下图,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瓦解的历程
C.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全过程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3、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 )
A. 通过赎买的形式进行 B. 通过独立生产的形式进行
C. 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进行 D. 通过统购、统销和订货的形式进行
4、下图是1878年中国留学生棒球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中国学馆门前拍摄的照片。照片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
A.派遣留学生
B.兴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企业
D.建立新式海陆军
5、《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动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时先进中国人最高亢的呼声是( )
A.富国强兵
B.救亡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先后在农村地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这二者的显著区别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B.是否消灭了地主阶级
C.是否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农民是否得到了土地
7、下图为19世纪40年代某条约,其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建、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规定出自
A.《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清朝末年,民间流传有“十室之邑,必有烟管”。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
A.吸食鸦片成了普遍现象
B.人们痛恨鸦片
C.鸦片战争爆发
D.白银大量外流
9、1919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
A. B.
C.
D.
10、“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歌曲《五星红旗》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朱德
11、“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段材料出自(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中共二大
D.中共一大
12、蒋梦麟在《西潮》中写道:“日本……在1894年出其不意地咬了东亚睡狮一大口……这只东亚睡狮这时可真有点感到疼痛了。”材料中“睡狮”“感到疼痛”之后开始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3、郡县制最早起源于秦朝,郡长官由皇帝任免,县长官由郡守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实际上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制,要害在于强干弱枝,加强中央权力。对上述郡县制的描述,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没有错误
14、林则徐在《逾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该史料反映的是( )
A.抗击倭寇
B.虎门销烟
C.定海之战
D.三元里抗英
15、中央电视台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的话,你认为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 李鸿章
B. 郑成功
C. 邓世昌
D. 林则徐
16、“五星红旗,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你和太阳一同升起,记载中国每一次胜利。”1949年,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8、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这说明
A.“九二共识”深入人心
B.祖国统一,人心所向
C.两岸“三通往来密切
D.两岸经济蓬勃发展
19、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甲午英烈——郑成功
B.北伐名将——邓世昌
C.禁毒先驱——林则徐
D.收复台湾——左宗棠
20、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五四运动前集会
21、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22、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全球通史》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代表人物 (各写4个) |
第一阶段 | ① | 洋务运动 | ②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③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
④ | |||
第三阶段 | ⑤ | 新文化运动 | ⑥ |
23、1947年夏,刘伯承、(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 ),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4、他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人类每一次重大疫病爆发之时,都有科学家战斗的身影,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
25、1927年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7、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______;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28、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废除变法诏令。( )、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
29、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点是______;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______。
30、影响: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_______和生产的积极性。
31、西安事变是谁发动的?他们为什么要发动事变?事变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
3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是什么?请说出发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3)请写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哪些变化?
34、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清末状元张謇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之树然,教育有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
——摘编自《 大生纺织公司年鉴》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军阀割据的政治危局,……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封建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以致生长于其中的阶级分化不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数量极少。
——郭清池《民主革俞时期国共两党制度建设比较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4至 1921年”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表现有哪些? 造成此表现的根源是什么?
(3)近代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曲折发展;今日之中华,民族经济蒸蒸日上,走出国门,冲向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独立,社会的安定。请你以“实业强国,实干兴邦”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