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该国家是(       

A.沙俄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新中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期间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④大庆油田投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边示意图。示意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4、某班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对其失败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有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5、国共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国共合作的史实的是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6、1919年5月4日,李大钊组织北京学生进行反帝爱国斗争。6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工人运动与北京呼应,学生、工人受到鼓舞。第二年,在李大钊与陈独秀的支持下,北大学生与邓中夏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材料旨在表明五四运动(     

A.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由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

C.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7、“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辛亥革命爆发   C. 五四运动爆发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佟麟阁、赵登禹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捐躯

B.德国人约翰·拉贝以日记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1950年我国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9、导致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0、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是在

A. 1971年

B. 1972年

C. 1973年

D. 1974年

11、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C. 强渡大渡河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

D.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12、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当时被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是(     

A.

B.

C.

D.

13、20世纪初,有人说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这种看法( )

A.是正确的,因为它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是正确的,因为中国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C.是错误的,因为它还是中国人的政府

D.是错误的,因为它根本不可能去统治洋人

14、王桧林在《中国现代史》指出:“所谓中华民国,徒有虚名,中国人民仍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王桧林之所以说“中华民国徒有虚名”是因为(       

A.辛亥革命后出现军阀混战局面

B.中华民国并没有建立起来

C.中华民国受帝国主义直接控制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清政府

15、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近代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公车上书   D. 新文化运动

16、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 给思想紊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B. 成为中国共产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C.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D.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7、《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一书中写道:“日本从政府到军队,预先就设想了和中国交战的时机并做了尽可能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才断然出兵的。而且,中日之间的战争,至少从1887年开始,具体的作战计划就被构想出来了。”对这段史料分析正确的是

A.这场中日战争指的是日本侵华战争

B.有助于分析此次战争的历史影响

C.可以具体了解此次战争的作战计划

D.说明日本发动此次战争蓄谋已久

18、红色之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每年暑假许多青少年都选择到北京卢沟桥参观访问,因为卢沟桥曾经是(     

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

B.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地

C.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19、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倡导文学改良的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0、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丝织技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造纸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___省,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

22、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24、农民阶级______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____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__________________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它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地主阶级洋务派___________等人领导的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的开端;

 

25、__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6、日本改变策略: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________,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会议)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_____(会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9、小明同学在学完第三单元的内容后,制作了以下的学习卡,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第三单元

 

 

人生名片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出生地:广东省香山县

第9课①   革命

职业:革命先行者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朋友圈:④  

第11课②   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人生挫折:⑤  

单元主题:③  

历史功绩:⑥  

 

 

(1)请你帮他完成学习卡上的内容。

(2)请选择一个对你感触最深的有关孙中山的名言或革命行动,并叙述出来。

30、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革命事道路,抛头颅撒热血。大家结合我们本学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举例一到两名革命英雄人物的名字和事例并阐述他们的革命精神。

3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回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有哪些因素威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3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成立于1912年的什么政府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同年孙中山颁布了哪一文献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2)蔡锷、李烈钧等人在1915年领导的哪一事件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之前,孙中山等人也发动了一次反袁斗争是什么?

(3)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哪一军事活动?消灭湖南湖北的是哪一个军阀?

(4)1935年的华北危机,引发了哪一爱国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中国抗日战争哪一年取得胜利?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结合所学,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