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国内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 B.文成公主入藏 C.黄巢起义 D.岳飞抗金

2、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

A. 国有企业的改革   B. “菜篮子工程”

C. 加强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D. 完善城市功能

 

3、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可算作我国武器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这一时期我国全面模仿苏联,相比之下,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黄金期的发展特点是自主研发。我国军队建设带来的装备更新换代,已经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武器体系。这说明我国的军备发展(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主要依靠引进外部技术

C.在自主科研方面的能力增强

D.得到了苏联的全面支持

4、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5、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说“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改革分配方式

B. 增强企业活力

C. 改革所有制形式

D. 股份制改革

6、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六号

7、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全国民众抗日救亡浪潮空前高涨

8、据《军政》杂志载:“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文中“此役”是指(   )

A.淞沪会战 B.武汉保卫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9、这次战争后,“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的政治和军事控制。”这次战争导致(     

A.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为通商口岸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 华兴会

B. 同盟会

C. 光复会

D. 兴中会

11、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材料中的“会战”是指(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12、家书,烙着时代的印记。中华民国二十八年,身在延安的王维真收到了父亲的家书:“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你完成志愿,绝不能因吾舐犊之爱而淹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但愿你虚心学习,锻炼你的体魄,造就一个强健而有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家书中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指(     

A.国民大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北伐战争

13、“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4、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5、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得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的“变”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B.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6、2016年我校校园文化艺术节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某同学设计《红军长征》情景剧,以下场景与史实不符的是

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7、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革命必须(     

A.打倒北洋军阀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开展武装斗争

D.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18、13、14世纪,西欧手工业和农业领域逐渐流行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从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资本主义的兴起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材料中西欧手工业和农业领域逐渐流行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     

A.手工作坊、庄园

B.手工作坊、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庄园

D.手工工场、租地农场

19、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末代皇帝》 ④《火烧圆明园》 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20、下图是八路军使用的臂章,上面显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度使用”,其中民国二十八年是公元哪一年?

A. 1937年

B. 1938年

C. 1939年

D. 1940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22、1912年孙中山在_____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3、抗美援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总指挥是_______

24、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________被誉为“两弹元勋”;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6、填空题。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____;1905年8月,孙中山在____成立中国同盟会。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

(3)1912年元旦,_____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孙中山和黄兴等的反袁斗争,发动了“______”。

27、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 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______、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9、19世纪后半期,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__________等企业,使武汉成为中国迈向近代化的首批城市之一。1957年建成的__________,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30、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武昌起义爆发的地方

B中华民国的首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共图伟业,力挽狂澜

(1)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同室操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北平获得和平解放发生在哪一战役中?

(制胜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6)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民族之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1949年4月23日,   (地名)   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至此,海峡两岸“骨肉分离”,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光明前途)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8)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32、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但它却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请回答:

(1)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写出洋务派创办的两所近代军事工厂的名称。

(3)你认为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3、对外开放的“窗口”指的是哪里?此后我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对我国和世界发展有何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材料二: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1)材料一的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歼灭日军1万余人和击毙日军3千余人的战役是什么?

(2)用材料一的原文概括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作用。

(3)材料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4)敌后抗日军民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对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