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①民族平等②民族团结③民族自治④共同繁荣(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A.文艺复兴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
B.金田起义、永安建制
C.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D.创立“拜上帝会”、天京事变
4、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5、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1988年,我国新增的第五个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A.广东省
B.海南省
C.云南省
D.广西省
6、如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列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抢夺利权 B.强租海港 C.划分“势力范围” D.在中国传教
7、石膏雕像“阿格里巴”是屋大维的女婿、部将、密友,他追随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东征西战,最终帮助屋大维:( )
A.赢得布匿之战
B.推行种姓制度
C.打败波斯帝国
D.建立罗马帝国
8、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遗迹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是( )
A.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B.沙俄侵占雅克萨
C.英军攻陷广州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提出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中共“二大”上
C.中共“三大”上
D.八七会议上
10、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转折是指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九大
12、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A.瑞金
B.吴起镇
C.会宁
D.延安
13、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14、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B.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C.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D.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15、中外条约关系建立伊始,清政府没有修约观念。1842年某条约订立时,清政府认为这是一揽子解决争端的“万年和约”,为“一劳永逸之计”,“从此通商,永相和好”。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在中共十九大上,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 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难历程
18、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掀起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终结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D.颁布《临时约法》
19、《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20、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发动了一场血腥政变,持续了百余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这次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B. 光绪帝借变法向慈禧太后夺权
C. 变法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巩固 D.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例律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2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3、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成功收复新疆;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______。
24、________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5、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请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战争名称 | 结果 | 影响 |
1840--1842年 | (1) | 中国战败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856--1860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中国战败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
1894--1895年 | (2) | 中国战败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1900--1901年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中国战败 | (3) |
1937--1945年 | 抗日战争 | (4) |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
26、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27、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_______
2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29、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解放军好战士就_______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0、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指1935年召开的________,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________,红军三大主力________会师标志长征的胜利结束。
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2、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和外国列强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3、阅读下列题目,填上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____
3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寻找救国出路,一直到7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艰苦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是我们民族不变的情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 2014年2月27日,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获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征程。
——习近平在纪后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它标志着什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祈愿?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4)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伟大胜利”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一伟大胜利”对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