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9 年4 月 26 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一带一路"的建设(  

①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结盟               ②体现了个别国家的利益

③符合沿线各国的经济利益               ④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据记载,1845年的厦门,自洋布输入以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佛山由于洋纱输入,1854年后,纺业停顿。与这些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南京条约》的签订

3、下图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事件

A.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D.引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运动

4、决定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 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 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 武器是否先进

 

5、一下是两位同学关于某历史事件的谈话:“毛泽东真是去赴‘鸿门宴’。”“蒋介石这么做是为了赢得备战的时间。”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A. 双十协定

B. 西安事变.

C. 北伐战争

D. 重庆谈判

6、22岁,是雷锋生命的长度,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责任、无私、奉献与爱。雷锋精神历经60年而始终历久弥新、熠熠生辉。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精神是(     

A.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

C.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精神

7、《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之一,其作者是(

A索福克里斯

B.阿里斯托芬

C.埃斯库罗斯

D.莎士比亚

 

8、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其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禁烟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B.禁烟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9、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往往找种种借口,掩盖其侵略本质,下列借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禁烟运动   ②东学党起义 ③亚罗号事件 ④柳条湖事件  ⑤一名士兵失踪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⑤②④   D. ①②③⑤④

10、1979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 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C. 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11、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1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邓世昌 D.左宗棠

13、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1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的队伍后来称为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5、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A.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

B.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D.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6、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A.国企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

17、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18、邓小平在回忆某一历史事件时曾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据此分析此历史事件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淮海战役   D. 会师大西北

19、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他们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 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 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们是指( )

A.冯玉祥 吉鸿昌 B.张学良 杨虎城 C.李宗仁 张学良 D.杨虎城 冯玉祥

20、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阶段特征(     

A.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B.文革时期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按下列提示探究问题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问题的有关史实回顾:

1895年《(  )》签订,台湾割让给(  );1945年(  )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年,(  )(原因),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现状。

(2)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①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  )。

②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实行“(  )” ;同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

③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④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  )”和“(  )”(民间组织)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⑤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  )”。

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

⑦2005年,(  )访问大陆。

⑧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  )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风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详细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经过(  )两国共同努力,于(  )(详细时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4)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阐述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5)概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22、辛亥革命意义:(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终结。 (思想)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2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以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采用______纪年。

24、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

25、结果: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和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6、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27、________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观察图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请将对应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方框内______

 

图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A.五四运动爆发地 B.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在地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30、广州水师提督__________在虎门炮台战死;清政府任命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签订的开始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什么?他们赔款的金额分别是多少?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写的一本书是?

32、综合探究题:

文峰初中八年级组同学们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探究。

【工业化起步】

(1)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一运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

【深刻的变革】

(2)中国历史上使我们踏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变革是什么事件?

【艰辛的探索】

(3)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挫折是什么?

【特色的道路】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中共十五大把什么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深刻的启示】

(5)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33、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史实。

(1)为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3)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为《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大事记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市(今中山市)翠亨村。

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开始发表批评满清政权的言论,并主张学习西方。

1892年从香港西医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澳门行医。

189411月,在火奴鲁鲁成立“兴中会”

190010月,孙中山在广东惠州发动反清起义

1905年反清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听到起义消息,取道欧洲返国。

12月,孙中山回国,在南京被临时参议院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1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7月发起“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

1915年,发动讨袁护国运动。

1917——1922年,发动两次护法运动。

1924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宣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1925312日,因病不治逝世于北京。

(1)根据材料,归纳孙中山为推动革命运动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孙中山人生的两次转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其第一次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