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县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占比如下图所示。这种现象的成因是《马关条约》规定(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1924-1927年

打倒军阀,打倒列强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1946-1949年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

4、以下哪个是同盟会的机关报

A.《时务报》

B.《国闻报》

C.《天朝田亩制度》

D.《民报》

5、2012年,中国的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交接入列,标志着中国的海军力量大大增强。那么历史上中国海军最早建立的时间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6、新中国成立时,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短短几年时间,就生 产出了第一批中国自己的汽车——“解放牌”,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起了“大跃进”

7、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8、以下是19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办报高潮中的报纸。当时这些报纸主要宣传的是(     

时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报纸

《万国公报》

《时务报》

《国闻报》

《湘报》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变法思想

C.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

D.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9、201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商峰论坛。这些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10、如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事件推动下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五四运动爆发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11、邓小平在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其“反面教训”主要是它肆意践踏了民主与法制。邓小平评价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两个凡是”

12、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指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一大

13、下列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是(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大庆油田

D.青藏公路

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它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5、如果要查阅新文化这一运动的原始资料,应该查找的报刊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湘江评论》 D.《每周评论》

16、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哪件大事对此影响最大(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7、在学习历史课时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更好的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以下目录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洋务运动                                               20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4

第六课       戊戌变法                                               28

第七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32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8、“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下列洋务派开办的企业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开平煤矿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厂

19、“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

A.引起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有利于民族交融

C.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D.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

20、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A.为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

22、美国在甲午战争后提出”_____________”,主张利益均沾。

 

23、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284月,陈毅与_______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军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4811月,陈毅参与了_______战役的统一指挥,该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49年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确定的。

25、1935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_____会师;一年后,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__________胜利结束。

26、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求富”的洋务运动;1895年春,康有为等人发起的______轰动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7、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产阶级思想色彩的施政方案《________》。

28、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9、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

30、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平均地权(或民生主义)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__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___②___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______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__④____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_______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⑥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中割失的第一块领土是哪里?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

(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2、武昌起义爆发于哪一年?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3、“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结束后英军撤出长江,道光皇帝也下令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历史的悲剧在笫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默然麻木,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1)材料一中的战争是指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为此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整整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经解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15年9月5日《解放日报》

(2)请列举材料二中“整整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的战争两例。试分析“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